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之间收录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治疗的方式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主要采取双侧入路方法手术;B组采取前外侧入路的方法手术;C组采取前正中入路的方法手术,然后比较三种不同的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三组的治疗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手术的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手术的出血量,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术后的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情况,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C组出现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情况,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三种不同的术式分析,对于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的采取方式还需要根据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和患者的病情状况而进行确定。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对各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1月收治27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7例、Ⅴ型7例、Ⅵ型4例;其中合并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者3例。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不同的固定及植骨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根据Rasmussen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的术后评定。结果通过对本组27例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时间4-26个月,平均11个月。优12例、良9例、可6例、差1例。有2例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中钢板外露1例,二期行皮瓣修复,有3例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例关节僵直,后期待骨折愈合后行关节松解术好转。结论对于累及膝关节面地胫骨平台骨折,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不同的局部软组织条件,综合分析,采取适当的固定治疗手段,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结果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1.2±1.5)个月。本组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3.9±0.7)个月。本组病例的评分结果为优13例,良9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本组病例手术治疗中及术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胫后血管危象截肢1例。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