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用于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深部肿瘤的精确性、适形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的头颈深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基于CT图像设计插植针和粒子位置。根据治疗计划构建数字化定位模型将计划的插植针位置精准导入至手术导航系统,并根据患者面部外形轮廓和插植针位置方向设计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模板核准就位,在导航系统的可视化针道、实时插植针位置和模板导向孔共同引导下进行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CT检查验证插植针与粒子的位置,并计算实际靶区剂量分布,观察术中及术后是否出现血肿、疼痛、感染、穿刺点不愈合、肿瘤细胞种植等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在数字化外科技术引导下完成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实时可视化引导效果佳,插植针、粒子与治疗计划中的位置、数目相符,空间分布均匀。术后剂量验证D90范围为83.7~131.0 Gy,平均107.5 Gy;V100范围为89.6%~99.3%,平均94.6%;V150范围为40.2%~58.9%,平均47.8%。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将手术导航系统与3D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结合共同引导插植针穿刺和125I粒子植入,提高了近距离放疗的精确性和适形性,在头颈部近距离放疗特别是深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道德教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实践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在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必须注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实践性是道德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出真知,即实践性。
简介: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之中,需要关注人文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人文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不单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生提升学习数学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本身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之中人文教育过于缺乏。因此在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通过人文教育的重新纳入,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与文化修养的同步发展。本文,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之中,科学化与合理化地开展人文教育基本内容,为初中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满足对数学知识探究、探索欲望之时,也可以强化学生文化修养,进一步落实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与实践教学日益得到关注。基于STEAM教育,以教材为基本准线,立足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既能助于学生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学科能力于一体的多学科思维的形成,又能提升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本文即以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基于STEAM教育展开的探究。
简介: 摘 要 : 近年来, STEM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学中流行起来,旨在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创新技术发展培养人才。该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较多,但因为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 STEM教育的本土化浪潮中,我国小学 STEM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推进 STEM教育普及的关键瓶颈,必须采取策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应对 STEM教育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 STEM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完善地方性的 STEM教育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 STEM教师认证制度,推广高效的 STEM教师培训模式,构建小学 STEM教师学习共同体,挖掘丰富的 STEM教育课程资源。 关键词 STEM教育 小学科学教师 专业能力 提升策略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在科学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当下小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只注重知识教育,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 前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高素质人才竞争愈演愈烈,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重要战略目标。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 STEM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从而获得 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由此, STEM教育掀起全球教育改革热潮,而如何培养具备 STEM教学能力的教师随之变得重要。 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阶段 STEM教育的困境 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首次将 STEM教育融入小学科学教育, STEM教育在基础科学教育阶段的推广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当前,我国小学 STEM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推进 STEM教育普及的关键瓶颈。 1.1 大部分地区普遍缺乏推进 STEM教育落地的地方性政策 当前国家正在逐步开展 STEM教育的顶层设计,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国 STEM教育白皮书》,提出“中国 STEM教育 2029创新行动计划”, [2]并于 2018年启动,重点开展 STEM教师万人培训计划,培育一批 STEM种子教师。而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及地方学校没有出台具体的推进小学 STEM教育落地的相关政策。 STEM教育的开展缺乏政府及学校的资金投入来组织教师的 STEM培训学习、建设相配套的学习场所空间、开发 STEM校本课程资源等。很多科学教师仅处于对 STEM教育的简单了解和关注上,并未真正深入的实施 STEM教育。小学科学教师的 STEM教学能力提升缺乏长效的机制激励及协同发展的环境氛围。 1.2 小学科学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以应对 STEM教育带来的挑战 STEM教育强调通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有机融合,运用跨学科的思维和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 STEM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可见, STEM教育侧重以综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 STEM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即应当具备良好的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与技术实践能力、 STEM教学实施能力等。作为 STEM教育在学校有效落地的最大瓶颈,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 STEM教师的专业能力。跨学科性是 STEM教育最核心的特征, [3]STEM教育提倡的跨学科整合理念为小学科学教师进行 STEM教学带来难度,对教师的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基础要求较高,且必须具备善于挖掘多学科关联的知识点,并能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情境创设能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STEM教学的实施效果。但大多数教师属于非科学教育专业出身,缺乏良好的多学科知识素养,缺乏有效的 STEM教育教学培训途径与成熟的配套学习资源,更缺乏专业团队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并未清晰掌握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的能力。 [4]总之,将 STEM理念融入科学课对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普遍具有理论上认识不足和操作上能力与经验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