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肖朗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部分先进人士接受了进化论这一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其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得以空前的提高和升华,他们开始运用这种新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本民族的问题。

  • 标签: 近代中国 教育思想 科教兴国 斯宾塞 强音 教育科学
  • 简介:刘献君、房保俊在《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成长于政权更迭之民国,却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一系列名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究其原因,虽有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政府扶持等外部原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支撑与引领。从1898年到1949年,

  • 标签: 高等教育理念 近代中国 《中国高教研究》 变迁 近代高等教育 2009年
  • 简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宗教 传教士 近代中国 科学教育
  • 简介:近代中国海关与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曾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海关介入了同文馆的改革,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初创;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中的一所重要院校——“税专”,就是海关院校;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海关直接吸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成果——从中国高校毕业生中吸纳人才。

  • 标签: 近代中国海关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同文馆 税专 高校毕业生
  • 简介:近代中国,由于私立大学产生原因各异以及董事会与校长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师生共同管理制、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聘任下的校长管理制、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虚拟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主导下的校长管理制、委员会制等多种管理体制。师生共同管理制的核心是民主管理;校长负责制的学校不设董事会;在董事会聘任下的校长管理制中,校长只行使“管理”职能,不“代表”学校对社会和政府负责;在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中,校长实际权力很大;在虚拟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中,董事会有名无实;在董事会主导下的校长管理制中,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并执行董事会决议,校长的权力受到董事会种种限制;委员会制是学校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临时管理体制。

  • 标签: 近代中国 私立大学 管理体制
  • 简介:宋伟、韩梦洁在《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高等学堂在创办初期的地域布局相对来说是比较均衡的,京师、陕西、河南、江苏等地区稍微多一点,但并不突出。1911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就已经偏向于沿海地区,后来随着大学向北京、上海等地的集中,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 地域 近代 非均衡 《史学月刊》 沿海地区
  • 简介:安心与张建锋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十九世纪末,我国以日本为范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师范教育制度,但是其发展一波三折,仅关于高师教育是否独立设置,就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论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师教育理念的变迁。从育才兴国教育思想的“学堂必有师”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高师合并”,

  • 标签: 高师教育 回顾与反思 近代中国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理念论 师范教育制度
  • 简介:张华、高振宇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2012年第1期中指出,儿童史作为一门研究领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宣告诞生。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之后,西方儿童史学的研究焦点已经日益从儿童观的演化史转移到对儿童声音的还原和其力量的揭示上。在中国,学者对儿童史的基础研究还很少,儿童史的学科建设问题才刚刚被提上议程.

  • 标签: 儿童问题 近代中国 学校教育 史学 华东师范大学 儿童史
  • 简介:<正>一、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的东北近代教育(1840~1911)(一)封建教育有所发展鸦片战争后,随着封建经济在东北地区得到继续发展,封建教育在东北地区也得到了继续发展。东北地区有相当一批官学、书院、义学创办于鸦片战争以后。与此同时,在民间还兴办起大量的私学。这些学校的创办,在化民成俗,推广封建道德和汉族文化,加快后进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大量的私学,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从整个封建教育来说,它已经腐朽不堪,官学甚至一些书

  • 标签: 近代教育 中国东北地区 封建教育 学堂 平民教育 军政当局
  • 简介: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曾作为“官师合一”角色的教师,在社会变迁中也面临重大挑战,教师制度也在近代化的洪流中呈现出多种教师制度并存、教师专职化角色凸显、制度化进程等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某项规定被调整、变异乃至废弃,而被另外的制度化了的内容所替代,这表明中国近代教师制度近代化的历程和中国近代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一样,同样是步履维艰、蹒跚而行。

  • 标签: 中国近代 教师制度 近代化 制度化
  • 简介:特殊教育是世界入近世以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一大表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中实为前驱先路。先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Gutzlaff)夫妇创“澳门女塾”,部分以盲女为教学对象;继而,是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WilliamMurray)于1874年在北京建瞽叟通文馆,开启近代中国正规盲教育的门扉;再有,是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RogersMills)夫妇于1887年在登州设聋哑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哑教育机构。自此,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

  • 标签: 特殊教育 中国近代 发端
  • 简介:经费,是学会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中国近代教育学会来说并不例外。揆诸史实,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经费来源有会费、政府贴补、社会基金资助、私人捐赠等多种途径。尽管如此,经费支绌仍是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的普遍镜像,从而给学术研究的深度开展带来不小制约。

  • 标签: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 学术研究 经费来源 多元途径 支拙困境
  • 简介: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主线与分期尚未形成共识,这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近代教育史研究应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作为研究的新视角。据此,近代教育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862—1903年教育现代化起步与初步发展时期、1904—1927年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化发展时期、1927—1949年教育现代化深入探索与路径分化时期,形成了新式教育的形式化、制度化、本土化的三次超越。这与建国以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相衔接,使其演变路径更加清晰,为当前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支撑。

  • 标签: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现代化 主线 分期
  • 简介:黄夏年在《佛教文化》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僧教育会是清末民初中国佛教界在庙产兴学的运动中产生的。寺庙僧众害怕民间以办学为名而夺取寺产,于是开始办僧教育会。僧教育会自办僧学,或请绅士办人民小学,由寺庙出资。一方面办幼年僧徒小学,培育僧众人才,一方面办普通小学,以补助国民教育,一定程度上客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教育目的不明确,没有系统的组织,

  • 标签: 教育会 中国近代 佛教史 《佛教文化》 普通小学 庙产兴学
  • 简介: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肇端干西方社会化工业生产方式进入中国之后,而西方社会化工业生产方式进入中国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因此,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对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做一探讨。

  • 标签: 洋务运动 职业教育 中国 近代教育事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