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主要临床表现,提高对CVST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研究山大二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MRV确诊CVST的患者24例,对患者的病因,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腰椎穿刺检查治疗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VST多发于年轻人,常见原因有外伤,感染,妊娠和围产期,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头痛最为常见,占75%,其次为视乳头水肿,占58.3%,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占41.7%,视力下降37.5%。腰椎穿刺检查有脑脊液压力升高。经抗凝,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好转。结论CVST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容易漏诊误诊,头痛和视乳头水肿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MRV和DSA是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肝素抗凝治疗为CVST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MRV 头痛 视乳头水肿 肝素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84h。手术前诊断6例,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2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cm,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4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电视腹腔镜技术在AMVT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方法针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并予以深静脉形成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素抗凝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同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28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有2例出现深静脉,发生率为7.14%,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深静脉患者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开始缓解,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治愈。结论临床导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早起予以准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措施,对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深静脉的预防。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青年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血小板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多次CT检查未明确病因,经磁共振成像(MRI)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后证实为静脉血栓形成(CVST)所致。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未改善症状,最终溶栓治疗失败而死亡。该例患者的临床经过提示ITP不仅仅是出血性疾病,也可以发生CVST这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疾病,甚至在血小板数目低下时也可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窦血栓形成,颅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形成,如治疗不当患肢有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致残的可能,深静脉合理的介入法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共32例,均采用深静脉插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并发DVT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DVT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股静脉置管的病人在DVT中的比例较高,DVT最多发生在起病后2~4周,发生部位多在患侧,并且随着肌力的下降DVT的发生率增加。结论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股静脉置管以及肌力下降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处理有望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腿深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形成(DVT)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患侧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对全下肢型急性DVT患者进行PM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至少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常规给予压力梯度袜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血栓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出血并发症率、术后12个月的中重度PTS发生率。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1~80(63±14)岁,其中男16例,女15例,左下肢DVT 23例,右下肢DVT 8例。采用腓静脉穿刺15例,胫前静脉穿刺6例,胫后静脉穿刺10例。其中合并导管溶栓治疗9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5例,髂静脉支架置入10例。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19例(61.3%)、Ⅲ级12例(38.7%)。1例(3.2%)胫前静脉穿刺入路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经加压包扎后好转,无其他出血相关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全部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2±9)个月。术后12个月髂股静脉的一期通畅率为77.4%(24/31);术后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6.1%(5/31),中重度PTS的发生率为3.2%(1/31)。结论通过小腿深静脉入路行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DVT安全有效,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远端小腿流入道血栓,PTS的发生率低,可作为全下肢型急性DVT腔内治疗的首选入路。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95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手术前、手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等预防静脉的措施和护理方法,最终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调查发现,在经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有2例患者发生了细致深静脉,有效地减少了下肢深静脉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对患者进行实施护理以及药物预防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法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