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产科病人欲行剖宫产术,在L2-3间隙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发生出血,经调整进针方向和改变穿刺间隙都未能避开该血管。最后选择在L3-4间隙用较细的腰麻针直接穿刺,并刺穿该血管进入蛛网膜下腔进行单次腰麻,进而完成手术。该例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无麻醉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先行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再置入硬膜外导管。对照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再注入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优于直接置管注入麻醉药,能减少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输液室静脉穿刺出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方法:选取76例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患者治疗时间区间2021.5-2022.3,将患者分组处理,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结果实验组(n=38)、对照组(n=38),分别在输液室静脉穿刺输液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对于静脉穿刺出现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对策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输液室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于患者输液室静脉穿刺出现不良事件预防效果显著,实施的护理对策也是针对出现不良事件提出,临床输液室优化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将4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7例(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法)和对照组216例(其中采用Veress针闭合充气法建立气腹118例,采用Hasson法建立气腹法98例),将两组患者建立气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两组病例从切口大小、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漏气、皮下气肿、穿刺套管滑脱)、失败中转率及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在以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既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也解决了漏气、套管滑脱等弊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简介:硬膜外血肿是基层医院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急性血肿(占86.2%)。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传统治疗观念以骨瓣开窗血肿清除为主。2000年6月至2004年2月,我院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7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对颌骨、颧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颌骨、颧骨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位进行调查,按照其所接受手术的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口内切开复位的20位患者作为调查组,20位接受口外切开复位的患者作为对比组,两组患者个人基本情况、病况等无较大区别(P>0.05)。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病状恢复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组20位患者中的17位颌骨骨折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其余3位颧弓骨折患者,开口度、面型也恢复良好。对比组20位患者,有17位患者咬合恢复良好,3位面瘫。两组患者咬合、对位恢复无较为明显的差别,但其面瘫发生率差距较大。结论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相比口外复位固定,术后面神经损伤、面瘫发生几率更小,手术更为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血管意外穿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3年4月共收治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3年5月~2013年7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血管意外穿刺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穿刺针斜口方向不同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大隐静脉曲张或腹股沟斜疝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M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尖斜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到硬膜外腔(即垂直法);P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尖斜面与脊柱轴线平行进针到硬膜外腔(即水平法)。结果两组术后第2天腰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5、7及1个月比较,P组腰痛发生率较M组降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腰痛的发生与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等有关;穿刺针进针方式对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的损伤成为术后中长期腰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