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08年到2014年接收的8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利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水平。80例患者的Evans分型为Ⅲ型49例,Ⅳ型31例,根据是否固定小转子分为固定组和未固定组,固定45例,未固定小转子35例。固定组后内侧骨皮质固定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29例,使用钢丝16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在6个月到3年不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随访,在未固定小转子等后内侧骨皮质的35例中,共发生髋内翻5例,发病率14.3%,包括Ⅲ型22例中3例Ⅳ型13例中2例。此外还有股骨头颈切割l例,钉板松动1例,钉板断裂1例。而在固定组的45例中,发生髋内翻1例,股骨头颈切割l例,为见钉板断裂发生。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的重建和固定,会直接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而拉力螺钉和钢丝用于复位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转子间骨折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144例,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各(n=74),对照组采用路径处理,观察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康复护理不到位问题进行强化改良。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屈曲受限、股四头肌肌力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井下振动测量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对于地下施工作业中的钻头以及钻柱系统的工作状况及时的了解,以便于防止由于振动异常而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展。近些年来,对于井下振动测量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的振动测量工具也相继问世,其在新的工具中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笔者将在下文中对井下振动测量和原理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首先对井下振动测量工具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再以多坐标钻柱系统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定的井下振动运动以及振动测量的方程,通过合理的推导和计算,从而从数学和物理模型角度来对井下振动测量理论进行系统化分析,最后对井下异常振动的三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为我国井下振动测量以及其测量工具的优化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对2010-01-2015-12收治的5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220例专科(骨科)收治患者纳入专科治疗组,340例急救创伤科收治患者纳入急诊早期整体治疗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后1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急诊早期整体治疗组在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后1年病死率等方面与专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早期整体治疗能有效解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难点,提高治疗效果,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
简介:转子系统的不对中问题在旋转机械中非常普遍,是引起严重整机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地,以先进涡扇发动机转子系统为代表的带有弹性支承、内外布置的多转子系统,其动力学特性具有特殊性,不对中的理论问题与工程需求十分突出.本文首先针对两类不对中问题(联轴器不对中和支点不对中),评述了目前不对中建模方法、不对中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和振动特性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次,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详细综述了目前已有的套齿联轴器、弹性支承组件的动力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其具体结构特征,进行了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不对中成因与模式分类,初步建立了联轴器不对中和支点不对中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