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类描写了河南确山方言中的代词,把确山方言代词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内部特征分为若干小类,并比较了与普通话代词用法之间的差异.

  • 标签: 确山方言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 简介:金华方言蚯蚓的称谓有三种词形,分别为蟮面、水面、食面。蟮面是金华方言利用汉语的语素、根据汉语的造词方式造成的具有方言特色的词,水面和食面是由于语音近似和语义联想形成的通俗词源。语言地理学在考释方言源时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蚯蚓 蟮面 水面 食面 语言地理学
  • 简介:郴州方言中“把”字句的四种用法:表处置、表给予、表被动、表致使。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辨析了表被动的“把”字句造成歧义的情况,并将郴州方言中的“把”字句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进行比较。

  • 标签: 郴州 “把”字句
  • 简介:遵义方言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些探讨,通过比较,探究其本源。

  • 标签: 遵义方言 本字 探源
  • 简介:固始方言中大量存在的“子”后缀词,和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南方方言的部分后缀在语法和语用上存在着相似性。固始方言“子”后缀词的形成和地区内部语言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也很大程度上和人口的迁徙、民族语言的交融,也就是语言接触方面息息相关。把固始方言中的“子”后缀词和北方方言儿化音现象、南方部分地区的子后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中国目前逐日消退的方言得到重视,更好地发挥方言的魅力。

  • 标签: 方言 “子”后缀 民族融合 语言接触
  • 简介: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昌”;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η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 标签: 梅县方言 本字 考辨
  • 简介:以京、阪、神三市为中心的区域,统称日本关西地区.关西方言的表达形式或语音语调(?)方面,均与东京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以大阪方言为脉络,东京语为参照,简单对比其日常用语的表达特点.

  • 标签: 简单对比 表达特点 三市 社会语言学家 仕事 说大
  • 简介:传统的训诂学都是从典籍到典籍,用一种不甚礼貌的说法,就是在故纸堆中转来转去。其实在我国各地的方言中或多或少都保存了一些古汉语词汇。如果用它们来证诂就大大增加了对古汉语训释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举例如下。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历...

  • 标签: 方言研究 举隅 陶渊明 训诂学 《桃花源记》 汉语词汇
  • 简介:摘要影响方言差异的最大因素是地理条件,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笔者就影响方言差异的因素做了介绍。

  • 标签: 方言差异 因素
  • 简介: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从方言所体现的民俗现象、语言的分区流变及传承、海外词的吸收和转用等方面可透视方言与丈化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方言 文化 反映 社会现象
  • 简介: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区分尖团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调查显示:尖团音的分合,既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词频、语境等语体因素息息相关。尖音向团音扩散的特征是:从年轻人逐渐向老年人扩散,从丈化程度高的人逐渐向文化程度低的人扩散,从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扩散从书面语向口语扩散,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扩散。

  • 标签: 尖音团 临沂方言 社会语言学
  • 简介:选取部分龙岩方言常用字,就其源流、读音、释义作较深入扼要的探究考释,列出各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书证,举出龙岩方言通行例句。

  • 标签: 龙岩 方言字 音义 考释
  • 简介:杭州方言中存在“AA类”和“四字格类”两大类动词重叠式,包括“AA、AABB、ABAB、AA看、AA在先行分句、XAA、AA儿、A记A记、A法A法、AA+补语”共10种常见的次类。其中前四种也见于普通话,“AA儿”则是杭州方言中特有的。这些重叠式大多是吴语中常见的,反映出杭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吴语特征。

  • 标签: 杭州方言 动词重叠 类型 吴语
  • 简介:新宁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宁方言的领属结构有三种类型,具体表现为:领有者+被领有者、领有者+个ke35+被领有者、领有者+指示词+被领有者三种类型。其中“个”标记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领属标记,无标记和指示词标记,有一定的使用条件。本文对新宁方言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 标签: 新宁方言 领属结构 领属标记 “个”
  • 简介:摘要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一直是汉语研究不断讨论的重点之一,宁洱县城、乡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比其他词类较为丰富,与大多西南官话一样,单纯重叠形式有AA式,双音节动词形式有AABB式。其中还有“VV瞧、V来V去、V了V”等四字组的方言动词重叠形式。

  • 标签: 宁洱方言 动词重叠
  • 简介:方言属藏语三大方言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较完整地保留有古老的敬语词,但生活在康巴地区的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敬语的人并不多,使用范围也单一,而且在使用敬语的过程中存在误用现象;在交际中,除了使用口头敬语外,还会使用到非语言的敬语-手势(肢体)敬语,语言敬语和非语言敬语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了康巴人的尊人卑己、谦恭礼貌的传统美德。

  • 标签: 康方言 敬语 误用
  • 简介: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 标签: 偃师方言 儿化音变 增音现象 韵母
  • 简介:在生活中,你是经常使用方言,还是经常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呢。

  • 标签: 普通话 方言 生活 咱们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 标签: 聊斋俚曲 方言属性 淄川方音 山东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