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注射48小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注射24小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的计数和聚集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出血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后的左室射血功能,降低了血小板的集聚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7.3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CRP平均变化情况与TNF平均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 97.3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 CRP平均变化情况与 TNF平均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红细胞分布宽度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及其设置为实验组,实验中设置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及其肌钙蛋白测定,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其cTnI水平为(3.5±0.7)ng/ml、CK-MB指标为(47±9)U/L,均高于对照组(cTnI水平为(2.6±0.4)ng/ml、CK-MB指标为(38±6)U/L)(P<0.05)。结论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红细胞分布宽度能够对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且肌钙蛋白能够反映心肌损伤和坏死,对心脏等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就诊的1 322例STEMI患者,分为工作时间入院组518例(39.2%)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804例(60.8%)。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进一步对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OTD)、入院至球囊扩张(DTB)、发病至球囊扩张(OTB)时间差异,以及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和远期MACCE发生情况。结果1 322例STEMI患者中,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比较,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水平较低,而血肌酐和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均为P<0.05)。工作时间入院组和非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5.4%比7.0%,χ2=1.288,P=0.256)和中位随访时间2.6年的MACCE发生率(27.9%比25.6%,χ2=0.718,P=0.397)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6.6%(χ2=6.388,P=0.011),亚组分析显示工作时间入院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低于非工作时间入院组[75.0(57.3,103.0)min比89.0(67.0,115.0)min,Z=-3.784,P=0.000],但OTB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原性死亡率(2.0%比2.9%,χ2=0.507,P=0.476)和远期MACCE发生率(18.4%比22.2%,χ2=1.078,P=0.299)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单中心研究显示,非工作时间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存在更长的院内救治时间延迟,但入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行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n=23)收治的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和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n=39)收治的行PPCI治疗的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指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优化组比常规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18导联心电图报告时间、D2B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优化组97.43%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91%(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确保救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接收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及预后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诊通过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且差异显著, P< 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 4.76%明显低于对照组 21.43%, P< 0.05。结论: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效果显著,能够确保抢救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前(B组)、后(A组)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组的住院费用为(40415.32±8106.24)元,明显比B组的(46479.81±9184.63)元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院内死亡率为1.67%,明显比B组的1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积极采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救治时间,减少死亡风险,降低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早期介入治疗、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病历号奇偶,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周心功能LVEF、LVESV、LVEDV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心功能LVEF、LVESV、LVEDV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占比2.5%;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事件,占比20.0%,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可加速患者心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极好,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共40例;实验组采用瑞通立进行治疗,共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的。有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虽然通过血运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出现"无复流"现象,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反,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状动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应该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热稀释压力导管,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以测得并量化微循环的功能,因此IMR是反映微循环的特异性指标。而且IMR不同于传统评估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特异性高等多重优势。近年来关于IMR的研究突飞猛进,很多已知与STEMI有关的指标和IMR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目前有关STEMI患者中IM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血尿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组正常组(SUA<420u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SUA≥420umol/l),并比较患者在BNP、LVEF、CKMB等心梗严重指标以及心梗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BNP、LVEF、CKMB以及心梗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来说,SUA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心梗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序贯再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再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PCI)组(观察组)90例和传统的直接PCI(pPCI)组(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2周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肌充血分级(MBG)3级血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8%比63.33%,χ2=4.51,P=0.03)。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周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70 mm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23.33%,χ2=5.69,P=0.02)。以观察组为变量对2周SDNN<70 mm的影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其OR值为0.36,95%CI 0.16~0.85,P=0.02。影响SDNN<70 mm发生率的其他因素:心肌灌注MBG 3水平(OR=0.45,95%CI:0.16~0.95,P=0.03)、再灌注时间(OR=2.65,95%CI:1.06~5.98,P=0.04)、入院血糖水平(OR=1.96,95%CI:1.04~7.71,P=0.04)、血清肌钙蛋白I(TnI)值(OR=2.06,95%CI:1.03~5.68,P=0.04)及心脏功能水平(OR=2.18,95%CI:1.08~6.89,P=0.04)。结论序贯再通PCI治疗在改善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可提高心率变异性指标和降低SDNN<70 mm的发生率,优于传统的直接PCI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收的6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患者作为评估对象,将其分为(奇偶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后者未实施该模式,分析各项指标状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结果存在对比分析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A)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关系。方法1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1周行PCI手术,3个月后测定抗心磷脂抗体,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LA)、左心室(LV)、射血分数(EF)、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二尖瓣A峰峰值流速(E/A)等值。结果AcLA—I蜘和ACLA—IgM水平,无心脏扩大心梗组为0.90±0.22和0.98±0.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0±0.38和0.84±0.36(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为1.16±0.31和1.29±0.34,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AcLA阳性率为71.43%,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的40.45%(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机制,测定ACLA对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以及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比较两组间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判定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达峰时间、平均再通时间以及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的例数较少,且无缺血性卒中和死亡发生。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也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