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典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能够使我们真切的触摸到中国的气质。[1]品读诗歌首先映入眼睑的是标题,绝大部分标题告诉了读者诗歌的关键内容,解读好诗歌的标题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入口,可以快速地把握诗歌内容,在诗歌品味中理应做到“小题大做”。
简介:上个世纪90年代,海外汉学界围绕着北岛诗歌的英译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第三世界文学在国际文学市场中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政治和伦理问题。自觉不自觉地从中心立场出发,宇文所安虽然预言了全球资本在向更恶劣方向发展,但忽视了第三世界文学书写当代经验的正当性;奚密、周蕾等海外华裔学人熟练运用理论揭示了西方话语的矛盾性,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伦理诉求,但其有意识选择边缘地位的立场无法引爆第三世界文学的政治动能。后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世界想象和文学未来。论辩各方对翻译的遗忘显示出重新认识翻译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文学和理论的政治和伦理力量来自从更大的空间书写和表述中国经验,为人类和地球寻找逃离人类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