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11月来我院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患,共挑选出21位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对其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统计,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共出现19.05%(4例)的不良反应率,经对症治疗与护理,病患的体温均恢复正常,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对于患有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患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患的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帮助病患更好的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徒手淋巴引流预防的效果。方法收集6例乳腺癌患者。首先对所有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术后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术后实施徒手淋巴引流。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结水肿情况差距较小(P>0.05);术后30天、60天与90天,观察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腋网综合征的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实施徒手淋巴引流,不仅预防效果理想,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出现腋网综合征的情况,而且徒手淋巴引流医疗费用低,对机体有利无害,从而获得医师、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培美曲塞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4+/CD8+测得值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血清中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观察总结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共治疗113个周期,平均(3.9±1.2)个周期,治疗有效率为75.00%。36例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5.0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1.11%,贫血发生率8.33%,重度感染发生率11.11%。结论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为实验对象,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Westernblot、qPCR技术来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迁移能力,MMP-2、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Raji的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当雷帕霉素浓度为1n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aji细胞中MMP-2、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浓度依赖性,mRNA的表达水平在作用48h时最低。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迁移能力,降低MMP-2、MMP-9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淋巴瘤细胞的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新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瘤病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9.5岁,ⅠE-ⅡE期6例,ⅢE-ⅣE期2例。观察者1例,放疗1例,单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手术+化疗2例。中位随访时间30月,1例单纯手术者疾病进展,其余患者疾病稳定,8例患者均存活。结论肺MALT淋巴瘤通常呈惰性临床进程,但有转化及终身复发风险,应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简介:目的:研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未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A组(61例),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B组(29例);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B组多因发热而发病,其中89.66%(26/29)患者骨髓样本中发现有噬血细胞;B组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CD25、乳酸脱氢酶水平及E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A组(P〈0.05),且体能状态较差、分期较迟、病情较重,整体预后低于A组。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后病情未充分改善及EBV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加重病情,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其治疗效果不佳,EBV感染是影响NH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DecongestiveTherapy,CDT)治疗各类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102例不同病因和部位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给予CDT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期间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组织水肿程度和人体BMI变化,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行自我CDT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肿程度、BMI指数和肢体周径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前后水分、周径、BMI变化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0.445、0.567、0.572,P<0.001)。随访6个月,90%的患者坚持自我CDT治疗,无明显复发病例。结论CDT治疗可显著减轻各类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降低BMI,后续坚持自我CDT治疗亦不可或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运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46例老年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患,都运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把病患分成A组与B组各23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其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A的总有效率是69.6%,治疗组B是82.6%,治疗组B比治疗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A的并发症诱发率是30.4%,治疗组B是13.0%,治疗组B比治疗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A的护理满意度是87.0%,治疗组B是95.7%,治疗组B比治疗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运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提升疗效与护理满意度,且可降低并发症诱发率,具有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