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叶适(公元1150—1223),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的功利主义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学术上与朱熹、陆九渊齐名,著作有《叶适集》、《习学记言序目》等。叶适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王朝外患严重,长期同北方政权进行战争和军事对峙的时期。为了抗击外来侵略,保全和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得商品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前代大大前进了一步:社会上各行业间的分工愈加细密,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工商业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商品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叶适的反抑商思想。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简介: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简介:唐代诗人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语)以揭露主将骄逸轻敌,荒淫失职,不恤士卒,致使战争失败为主题,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历代诗家大都认为该诗是讽刺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而作的,其根据是该诗前的序文。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后来的文学作品选也基本沿袭这种说法,谨举下例:1.《中国历代诗歌作品选》(林庚·冯沅君)高适《燕歌行》题解云: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六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这首诗就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