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阿帕尼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阻断多种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帕尼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文章将对阿帕尼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阿帕替尼 不良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甲磺酸伊马尼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一线用药,其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作者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描述该药导致的各种皮肤黏膜症状,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旨在帮助皮肤科医生提高对该药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治。

  • 标签: 药物毒性 皮肤 黏膜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康+奈达铂+雷利珠单抗,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气促,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重启化疗,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考虑为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氧合指数改善,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肺炎,间质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性肺炎 替雷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克唑尼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尼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尼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尼前,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 标签: 酶抑制剂 药物毒性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克唑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克尼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克尼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克尼,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尼。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转移 埃克替尼 疾病超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晚期胃癌目前无明确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安罗尼治疗晚期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 标签: 胃肿瘤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1例62岁男性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口服尼洛尼400 mg、2次/d治疗。首次用药后5 h出现轻微乏力、心前区不适和胸闷,休息后缓解;当日第2次用药后1 h再次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症状,休息后缓解;次日再次服用该药后1 h,前述症状复现且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2.67 μg/L,肌红蛋白195.1 μg/L,肌酸激酶MB 37.7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压低>0.1 mV,T波倒置,QT/QTc 350/402 ms。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虑与尼洛尼有关。停用该药并予扩张血管、抗凝等治疗3周后,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未检出,肌红蛋白21.7 μg/L,肌酸激酶MB 0.8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和T波恢复正常,QT/QTc 370/376 ms。

  • 标签: 抗肿瘤药 白血病,髓样,慢性期 心肌梗死 尼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恩卡韦和诺福韦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两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12年第4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共26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R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PRR法共有信号。结果通过使用ROR法和PRR法共得到恩卡韦ADR信号104个,诺福韦酯ADR信号187个,筛选出的恩卡韦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肝胆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筛选出的诺福韦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泌尿系统损害,骨骼肌肉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结论经挖掘所得的恩卡韦和诺福韦酯不良反应信号均提示两药可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损害、胎儿异常、新生儿和婴儿异常及男性生殖系统损伤,恩卡韦与诺福韦酯除上述ADR外,恩卡韦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呼吸系统损害及视觉损害,诺福韦酯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关注感染HBV的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监测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并提供药学监护,做到个体化用药。

  • 标签: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不良反应信号 比例失衡法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国内尚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从巴基斯坦旅行归来的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血培养提示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为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5类抗菌药物耐药,予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旅行带来的输入性细菌耐药问题需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沙门菌,伤寒 发热 腹泻 广泛耐药 输入性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CRO)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是国内外当前最具威胁的多重耐药细菌。当前,我国CRO的感染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对CRO流行现状、趋势以及CRE的碳青霉烯酶流行特征进行概述。

  • 标签: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 流行 监测 型别特征
  • 简介:摘要当抗菌药物在20世纪初问世时,医疗卫生界曾认为人类已经赢得了这场与细菌的战争。然而,随着微生物的持续进化,人们很快就发现,微生物能够对几乎所有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产生抵抗。感染性疾病一直为人类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对感染性疾病的病种与发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的增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医疗卫生界有必要对常见的细菌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当代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到了女性的生命健康。环状RNA(circRNA)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耐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circRNA是一种单链闭合结构的内源性RNA分子,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circRNA可以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预测乳腺癌耐药性及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生物学 环状RNA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药性癫痫患儿外周血microRNAs(miRNAs)的表达,为早期识别儿童耐药性癫痫寻找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神经专科门诊的癫痫患儿组成的耐药性癫痫组(R组)、药物反应性癫痫组(F组)和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组成的健康对照组(J组)的外周全血标本各5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每个标本miRNAs的表达;以相同条件再次收集R′组(5例)、F′组(7例)和J′组(6例)儿童的外周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11个候选miRNAs在3组中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7个目标miRNAs区分耐药性癫痫和药物反应性癫痫患儿的功效,在线数据库预测并筛选7个目标miRNAs的靶基因,并对候选靶基因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功能(GO)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与F组比较,R组共68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22个miRNAs表达上调,46个miRNAs表达下调。qPCR结果显示,11个候选miRNAs中有7个(let-7f、miR-99a-5p、miR-99b-5p、miR-125a-5p、miR-125b-5p、miR-142-5p、miR-100)表达和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ROC曲线分析发现,当miR-99a-5p、miR-99b-5p、miR-125a-5p、miR-125b-5p、miR-142-5p、miR-100的临界值分别大于0.56、1.00、3.17、2.24、2.09、0.59时,这些miRNAs均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0.871)、敏感性(≥80.0%)及特异性(≥85.7%),有望成为诊断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中miR-125b-5p诊断耐药性癫痫最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25b-5p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有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调控干细胞多能性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鞘磷脂信号通路、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结论耐药性癫痫患儿外周全血中miRNAs的表达谱和药物反应性癫痫患儿比较存在明显差异,miR-125b-5p有望成为诊断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儿童 全血 微小RNAs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足量泼尼松口服4周后如仍未缓解则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根据是否存在单基因致病,分为特发性SRNS及遗传性SRNS。目前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是治疗特发性SRNS首选推荐治疗方案,50%~70%的患儿可达完全或部分缓解;少部分特发性SRNS及大部分遗传性SRNS患儿,可能对包括CNI在内2种作用机制的不同免疫抑制剂耐药,会在5~10年逐步进展致终末期肾病。现就儿童SRNS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 治疗 进展 儿童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10%~20%的川崎病患儿接受首剂2 g/kg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失败,这部分患儿称之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IVIGRKD)。对于IVIGRKD的治疗方案包括第二剂IVIG、第二剂IVIG+糖皮质激素、英夫利昔单抗单次静脉注射、环孢霉素静脉注射或口服、阿那白滞素皮下注射及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和血浆置换等。并无证据表明有哪一种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此早期预测及时发现IVIGRKD极为重要。但现有预测模型多数基于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同时因地域及人种的不同,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限制了预测评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耐药 预测
  • 作者: 李莹 胡琳斐 陈晓宇 张晟 房煊 史振东 张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三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耐药性是癌症治疗中的主要挑战,已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难点。YAP/TAZ作为Hippo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因子,参与多种抗肿瘤治疗的耐药模式,可通过激活生长因子信号、抑制凋亡、调节DNA损伤反应,促进细胞周期、诱导干细胞样特性、诱导间充质转化,引起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耐药作用。YAP信号的失控可能是对肿瘤细胞各种靶向、化学疗法及放疗产生内在和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此外,YAP还可通过Hippo经典通路外的非转录激活作用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诱导肿瘤耐药的发生。YAP蛋白表达状态可作为一项预测肿瘤放化疗敏感性、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其抑制剂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是潜在的肿瘤耐药的治疗靶点。旨在简要概述导致治疗耐药的YAP依赖性机制,为解决肿瘤治疗耐药的潜在策略提供观点。

  • 标签: YAP Hippo通路 肿瘤治疗 耐药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不同生物学表型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比较不同生物学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的差异。结果共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43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316株(22.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177株(12.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菌株113株(7.9%);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检出489株,占34.1%,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220株,占15.3%;科室分布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占21.8%、15.4%和10.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CR-KP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其次为ESBLs菌株,而HvKP菌株的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可表现为多种生物学表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表型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耐药型川崎病)再次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耐药型川崎病共患者49例。分别予丙种球蛋白加激素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期随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耐药型川崎病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与丙球加激素治疗相较,16例给予英夫利西单抗组5 mg/kg治疗,热退,炎症指标好转,无再次耐药发生;33例予2次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24例好转,9例无反应,后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其中6例好转,3例加环孢素后热退,炎症指标好转。随访3~24个月,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36%(12/33),英夫利西单抗组为25%(4/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3,P=0.426)。英夫利西单抗组和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冠状动脉中度扩张发生率分别为0和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4例恢复至正常,英夫利西单抗组冠状动脉病变3例恢复至正常,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耐药型川崎病再次治疗可以优选英夫利西单抗。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耐药型 英夫利西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