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PV-D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运用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原则,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东营市胜利医院就诊行宫颈癌筛查且具有宫颈病理活检结果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有阳性(宫颈癌)患者84例,阴性(宫颈良性病变)1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CT、HPV-DNA检测。结果:230例患者中TCT检测结果阴性即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NILM)共116例,TCT检测结果阳性的共114例,阳性检出率为49.57%,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共135例,阳性检出率为58.70%。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细胞学类型病变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查在特异度和准确度方面均超越了单项检测(P<0.05)。结论: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表现出明显效果,而联合检测则可进一步提高筛查的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帮助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过滤式血糖筛查管理在糖尿病早期控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4月社区医院诊治的早期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管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途径筛查管理,观察组采用社区过滤式血糖筛查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管理率、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从依从性、糖尿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途径筛查管理相比,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过滤式血糖筛查管理早期控制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B超在乳腺癌疾病中的应用,对比并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钼靶X线检查与B超的诊断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云南省昭通市某医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对70例患者分别进行钼靶X线检查、B超检查。分别观察两种影像检查方式对患者病灶的检出情况,结合钼靶X线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线与B超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但相较而言,结合钼靶X线与B超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更高,其敏感度、诊断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更具有优势,因此,钼靶X线与B超两者结合起来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传统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关于胎儿先天心脏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从 2020 年1月至 2021 年 1 月进行产前系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 120 例妊娠期孕妇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 19~45 岁,平均年龄(28.14±4.32)岁;孕周 12~32 周, 平均妊娠孕周(23.68±4.98)周。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分别选择迈瑞 DC-N2S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与三星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分别对 120 名患者进行检查,将进行二维彩超筛查该 12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进行四维彩超筛查的该 120 例患者为研究组。分别观察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阳性、阴性预测结果,对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结论: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较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更高,更有利于孕妇妊娠期对于胎儿先天心脏病检查,并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提供强力的筛查数据及科学依据,保证了胎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女性子宫颈癌筛查率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中,在298个调查县(县级市、区,以下简称“监测点”)居住超过6个月的20岁及以上完成调查的女性为调查对象,共91 348名,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其基本情况及宫颈癌筛查情况,采用基于复杂抽样和人口加权的方法估计筛查率,比较不同特征对象筛查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宫颈癌筛查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为(51±14)岁,子宫颈癌筛查率为23.6%(21 346名);不同年龄对象筛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40~49岁对象筛查率较高,为34.8%(7 043名);不同地区对象筛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华东地区筛查率较高,为27.9%(6 707名)。居住在高收入地区、初中以上教育程度、非农业工作、家庭收入高、有医保、3年内有健康体检是中国女性子宫颈癌筛查的相关因素,其宫颈癌筛查率较高(均P<0.05)。结论中国女性子宫颈癌筛查率低,不同年龄和地区女性筛查率存在差异;居民所在地经济情况、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医保情况及健康体检情况是其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用于胃癌筛查的可行性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癌患者及胃镜检查阴性者的粪便样本共156份,同时收集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按照1∶2的比例将这些样本随机分成训练集(n=52)和测试集(n=104)。提取粪便中的DNA,然后检测Syndecan-2黏结蛋白聚糖2基因(SDC2)、分泌性卷曲蛋白2基因(SFRP2)、Ras相关区域家族2基因(RASSF2)、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甲基化水平,同时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含量。使用单项粪便DNA标志物的Ct(Cycle threshold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值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单个标志物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最优的标志物组合,并在测试集中评价胃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组合筛查/检测胃癌的效果。结果各标志物区分胃癌和阴性对照的准确度排序为:SDC2甲基化(71.2%)>TERT甲基化(67.3%)=RASSF2甲基化(67.3%)>Hb(63.5%)>SFRP2甲基化(61.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筛选出一个由SDC2甲基化、TERT 甲基化和Hb组成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组合,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检测胃癌的总灵敏度为 66.7%,总特异度为 78.9%。在不同分期以及不同部位胃癌样本中,该标志物组合对Ⅰ期胃癌及胃体部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8.6%、75.0%)最高。结论粪便中SDC2、SFRP2、TERT、RASSF2基因甲基化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是胃癌早期筛查中的潜在粪便生物标志物。
简介:对冰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有助于发现专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动作障碍,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采用问卷调查、功能动作筛查(FMS)方法,对33名冰球运动员进行伤病与功能动作筛查进行研究,从整体趋势、性别差异等方面对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进行分析讨。结果表明:冰球运动员的伤病主要集中于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腰背部;调查冰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为13.12±4.43,低于公认的14分临界值,说明运动员潜在损伤风险较高;但总分上男女无显著差异;调查的冰球运动员的髋部、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较差,建议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和及时进行训练后的放松,以此降低运动员损伤的风险,提高专项技术训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