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接树脂充填和间接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后牙病理性磨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给予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比较治疗1年后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及咀嚼效率的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复查,间接法组患牙树脂充填体A级率优于直接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后,间接法组的咀嚼效率高于直接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树脂比直接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咀嚼效率,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直接树脂充填法 间接树脂充填法 牙齿磨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联合聚凝胺配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输血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107例)、C组(106例),其中A组采用卡式微柱配血,B组采用聚凝胺配血,C组采用两种联合配血,对配血试验期间的阳性患者采取不完全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主侧阳性、总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灵敏度(36.42%)、特异度(84.23%)、符合率(79.24%)优于A组和B组的灵敏度(3.43%、3.54%)、特异度(77.83%、80.02%)、符合率(15.91%、39.22%)。经不规则抗体检测,A组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均为次测凝聚患者),主侧3例阳性患者诊断为纤维蛋白过多(假阳性);B组17例阳性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5例,主侧2例患者诊断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假阳性)。结论凝聚胺假阳性率较高,卡式微柱凝胶操作难度低,两种联合检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敏感性高。

  • 标签: 卡式微柱法 聚凝胺法 配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聚凝胺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检测艾滋病抗体,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艾滋病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牙髓病采用多次与一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Ⅱ组给予一次根管治疗。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牙髓病的治疗中,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根管治疗的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一次根管治疗。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中发现的HBV携带者200例,于空腹8~10 h状态下清晨采取肘静脉血,均行ELISA、荧光定量PCR检测,将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7个模式,其中模式1为HBsAg HBeAg HBcAb阳性(大三阳),模式2为HBsAg HBeAb HBcAb阳性(小三阳)。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00例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1(大三阳)50例,HBV-DNA阳性率为98.00%(49/50)、HBV-DNA含量为(8.13±1.01)copy/ml,高于2、3、4、5、6、7模式相应值(P<0.05);模式2(小三阳)患者60例,HBV-DNA阳性率为86.67%(52/60),高于3、4、5、6、7模式的阳性率(P<0.05)。其余模式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荧光定量PCR能定量反映HBV感染、复制情况,可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传染性质判断及监测病情归转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尿常规检验中采用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尿常规检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尿液样本均接受尿沉渣、干化学法及两种联合方法检验,对三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于定量白细的胞阳性临床检出率来说,干化学法、尿沉渣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分别为71.00%、82.00%和94.0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及尿沉渣(P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 尿沉渣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于乙肝病毒血清的检测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位患者,根据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100例,选用酶联免疫;实验组100例,采用化学发光。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和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经过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查结果得出,选用化学发光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高于采用酶联免疫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的灵敏度同样优于参照组的酶联免疫,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比,化学发光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灵敏度也更强,可提高确诊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 病毒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2年期间于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集患者60毫升尿液,平均分为两份,其中1份采用常规尿液干化学检验进行检验,另一份则联合尿沉渣检验,观察对两组样本的检验结果。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联合检验高于尿液干化学检验(P<0.05);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联合检验高于尿液干化学检验(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有着极为确切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对白细胞与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检验法 尿沉渣检验法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和手指捏感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指捏感法 气囊测压表法 导管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抗体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实验室1922份血清标本进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为研究对象,其血液标本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比方法的检测差异。结果 采用酶联免疫进行初次筛查,有12份阳性,1910份阴性,阳性率为0.62%。在胶体金实验中,有13份阳性,1909份阴性,阳性率为0.68%。结论 针对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和酶联免疫准确性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有效手段,从而降低疾病对患者机体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检验人类疱疹(EB)病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时荧光定量的检验效果。方法:50例疑似EB病毒感染儿童,自2023年1月至12月就诊,以酶联免疫吸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做EB病毒检验,做检验效果分析。结果:检出率统计,实时荧光定量PCREB病毒检出率略高(P<0.05),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做诊断效能计算,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效能良好(P<0.05)。结论:检验EB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实施,相比酶联免疫吸附检出率、诊断效能良好。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 EB病毒 诊断效果
  • 简介: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采用竞赛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参与排球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对男生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对男生的技能提高有一定的帮助,而对女生帮助较小;对单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技能训练,男生更加不适合采用竞赛.但无论是传统训练手段还是竞赛,对于提高排球队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采用竞赛总体上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

  • 标签: 高职 排球 训练 竞赛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进行研究,取该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样本,2021年收治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常规组),2022年收治100例患者进行PDCA循环进行管理(研究组),对行不同管理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抗生素使用率、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收集,最后引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结局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低,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护理满意度数据皆显优,组间P值呈现<0.05标准,证明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明显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应用价值明显,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辖区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65岁男性80例丙肝患者血清,根据检测方式分为常规组(间接ELISA,40例)和试验组血清(双抗原夹心ELISA,40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抗-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V)阳性标本有8份,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87.50%(7/8),常规组阳性检出率为25.00%(2/8);抗-HCV阴性标本有72份,试验组阴性检出率为97.22%(70/72),常规组阴性检出率为83.33%(60/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 2、7.912 1,P=0.011 7、0.004 9)。试验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丙肝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达到改善预后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ELISA实验 丙肝抗体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绕固定法在术后硬膜外镇痛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实施硬膜外镇痛患者412例,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71岁,体重45-102千克。根据硬膜外导管的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普通固定法,B组为环绕固定法。观察两组术后24h内,48h内的导管脱落例数并记录。结果B组采用环绕固定硬膜外导管,其脱落的例数明显低于A组的普通固定法(p<0.05),两组的患者的体重、年龄、导管留置在硬膜外腔内的长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环绕固定硬膜外导管能明显降低导管的脱出和移位,镇痛时间延长,效果确切。

  • 标签: 硬膜外镇痛固定方法硬膜外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回血时揉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室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20例规律透析2年以上患者,每例进行揉搓和非揉搓各5次。观察回血效果,同时评估透析器凝血状况、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回血时间等指标。结果应用揉搓与非揉搓在透析器凝血状况无明显差异。揉搓明显减少了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减少了回血时间。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肾性贫血和水平衡失调,选择揉搓有效的回血措施,尽可能减少透析失血,控制回输生理盐水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揉搓法 回输生理盐水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