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9.63±4.98)分、(10.68±1.57)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3.54±5.23)分、(12.34±1.65)分,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期间共情护理实施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2021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隔离治疗新冠肺炎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护理研究,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共情护理。以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临床治疗应对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评价为标准,评价共情护理临床效果。结果:(1)患者护理后GAD-7、PHQ-9评分及治疗消极应对评分较护理前下降,治疗积极应对评分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治疗期间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达95%以上。结论: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实施共情护理,可在与患者积极共情后引导其缓解住院期间负面情绪,积极应对临床治疗,并可对医护人员工作期间情绪稳定起到积极影响,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脑梗死院外康复治疗时将家属共情式护理应用于其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4年6月进行研究录入脑梗死患者62名进行两组均分,分为对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家属共情式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疗效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家属共情式护理在提升患者的康复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家属的积极参与和情感支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进程。因此,建议在脑梗死的康复治疗中,应更广泛地推广家属共情式护理模式,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和理解的康复环境,从而优化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中采取联合护理(共情护理+治疗性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6-2024.6本院的74例COPD患者(均为老年人),借助随机抽签法分组,研究组(37例,共情护理+治疗性沟通),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焦虑状态(GAD-7量表)、抑郁状态(PHQ-9量表)躯体化症状(SSS)。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取联合护理方案(共情护理+治疗性沟通)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和减轻患者躯体化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家属共情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n=3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家属共情式护理,对比不同组别运动障碍等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135.74)分,研究组为(80.217.59)分,且研究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家属共情式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者实施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情况,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全面分析共情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研究选择我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0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对象,采取电脑随机性分成对照组(n=51)和共情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共情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情绪情况和睡眠质量采取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高于共情组;对照组入睡时间和夜间总睡眠时间短于共情组,夜醒次数多于共情组,数据对照后显示为差异程度较大(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解,改善患者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