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1周和手术前1周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5RA+、CD45RO+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淋巴细胞比值的最佳截点,Logistics回归分析肿瘤消退分级(TRG)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新辅助治疗之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较新辅助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外周血CD4+、CD8+、CD45RA+、CD45RO+T淋巴细胞比值无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5RO升高越高的患者肿瘤TRG越小(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外周血CD45RO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比值1.07为最佳截点。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CD45RO的变化与患者的TRG显著相关(OR=26.867,95% CI: 1.530~471.635, P=0.005)。结论外周血CD45RO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比值的水平可作为预测新辅助治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T淋巴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吸奶器抽吸+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治疗.治疗后7d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主症和次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7.44%,痊愈率为79.49%,对照组有效率为89.74%,痊愈率为48.72%,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D4+、CD8+和CD4+/CD8+比值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8+T细胞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阳和汤;急性乳腺炎;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0-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补定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三补定喘颗粒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均为4周;检测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降低而CD8+、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CD8+、CD4+、CD4+/CD8+比值3项指标变化的明显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三补定喘颗粒具有纠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CD4+/CD8+比值失衡的作用,从而对其反复的急性发作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 2023年 7月~2024年 6月我院收治的30例PTB-DM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PTM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样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CD4 、CD4 /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RP、WBC、AN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B-DM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处于持续性的炎症状态,临床需高度重视并动态监测,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乳腺碰撞性肿瘤很罕见。本文报告1例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的罕见病例。患者因“发现右乳肿块4天”入院,查体于右乳外上象限触及一大小约3.0cm×2.0cm的质韧肿块。彩超:右乳结节样病变(BI-RADS 4c类)。遂行右乳改良根治术。镜下见部分区域具有大汗腺细胞的特点,细胞核增大,中核级,圆形至卵圆形,核仁突出,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囊泡病液体蛋白-15(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15,GCDFP-15)阳性;部分区域由弥漫一致的小淋巴细胞组成,核圆形,深染,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CD5、CD20、CD23、LEF1阳性。诊断为右乳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右腋窝淋巴结31枚均见CLL/SLL侵犯,未见癌转移。本例提醒我们应提高对碰撞性肿瘤的认识,特别是当乳腺癌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时,警惕是否有低级别淋巴瘤存在,避免误诊、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2例PTC患者资料(男26例,女176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合并HT的PTC组即研究组(94例),不合并HT的PTC组即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病灶数、有无侧颈区转移、T细胞亚群和NLR等,分析PTC合并HT的危险因素,NLR与PTC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性别(χ2=0.214,P=0.261)、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病灶数(t=0.201、0.313、0.372,P=0.732、0.373、0.53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中位年龄偏小(39.5 vs 50.5,P=0.001),以双侧甲状腺切除为主(χ2=7.802,P=0.005),CD4+T细胞比例大于对照组[(64.3±2.4)vs(53.4±2.1),P=0.001],CD8+T细胞比例小于对照组[(35.4±0.4)vs(46.8±5.1),P=0.001],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1.97±0.44)vs(1.24±0.31),P=0.001]。CD4/CD8比值是PTC合并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5,95% CI(0.009~0.093),P=0.001],NLR与PTC的淋巴结侧颈区转移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86,P=0.045)。结论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和NLR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角度揭示PTC与HT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水平与患者肠道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免疫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组),选择同期17例普通术后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非脓毒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住ICU 24 h内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同时,从脓毒症组中选择既往无慢性胃肠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5例,测定其和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水平。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评估脓毒症组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随访患者28 d生存情况。对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I-FABP、D-乳酸水平进行比较,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早期血清I-FABP、D-乳酸分别与CD3+、CD4+、CD8+、NK细胞水平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I-FABP、D-乳酸水平均升高[I-FABP(μg/L):18.36 (14.75,28.34) vs 16.17(12.12,18.40),D-乳酸(mg/L):18.70 (10.10,40.60) vs 8.85(7.10,15.76),均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水平均下降[CD3+(%):54.30(37.48,61.65) vs 60.75(48.88,69.95),CD4+(%):24.60 (17.65,32.15) vs 31.90(24.95,37.10),NK细胞(%):18.20 (11.95,31.10) vs 24.70 (19.30,32.65),均P<0.05],但是早期外周血CD8+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肠道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I-FABP与CD3+、CD8+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8、-0.415,均P<0.05),但与CD4+、NK细胞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D-乳酸与CD3+、CD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4、-0.423,均P<0.05),与NK细胞呈正相关(r=0.393,P<0.05),但是D-乳酸与CD8+之间无相关性(P>0.05)。61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APACHEⅡ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2,95%CI:1.084~1.378,P<0.01],早期CD3+、CD4+、CD8+、NK细胞水平与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无关(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可发生免疫抑制,其与肠道损伤相关,但是与患者预后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早期炎症标志物表达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86例为NSCLC组,另选本院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82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差异。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不同临床参数及化疗后不同T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水平患者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患者CD3+ (71.31±6.02比68.22±7.09)、CD4+ (40.20±5.79比36.61±7.11)、CD4+/CD8+ (1.49±0.37比1.30±0.56),CD8+ (28.43±6.37比31.79±9.88)均降低,而PLT (229.73±58.84比211.32±54.18)、淋巴细胞计数(LY) (1.67±0.61比30.01±8.45)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25.65﹪± 6.87﹪比30.01﹪± 8.4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Kaplan- 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生存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D8+T细胞≥31.8﹪、CD4/CD8 < 1.2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 3.16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197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伴远处转移(HR = 9.310)、TNM分期ⅢB-Ⅳ期(HR =1.059)、CD8+T细胞< 31.8﹪ (HR = 2.697)、NLR ≥3.16 (HR = 1.887)及PLR ≥197 (HR = 2.869)是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CD4/CD8比值、NLR及PLR水平是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老年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简易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收治住院的50例HSPN患儿病例资料,时间起始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50例患儿(研究组)按临床分型,其中孤立性血尿型12例,孤立性蛋白尿型17例,血尿蛋白尿型15例,肾病综合征型6例;共有38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分型参照2000年中华儿肾学组病理分级标准,其中IIa型14例,IIb型17例,IIIa型7例,另有12例家属拒绝行肾活检术。选择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IgG、IgM、IgA、IgE、C3、C4浓度,比较它们的变化差异,并做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1)研究组IL-4(4.072±1.70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06±0.738)pg/ml(P<0.05),研究组TNF-α(5.168±1.44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17±0.539)pg/ml(P<0.05),研究组IL-10(5.368±1.561)pg/ml高于对照组(3.531±1.258)pg/ml(P<0.05),研究组IgE(445.040±86.827)IU/ml高于对照组(83.100±22.973)IU/ml(P<0.05)。(2)TNF-α与IgE呈正相关(r=0.964,P<0.05)。(3)TNF-α/ IL-10比值>0.747 6时,对于HSPN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0%)。结论1.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与HSPN患儿发病相关;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平衡分泌表达,IL-4、IL-10和TNF-α可能为关键因子。2.观察细胞因子的分泌规律应比单纯分析细胞失衡更加有意义。3.TNF-α与IgE相关,间接证明HSP及HSPN或与Ⅰ型血管变态反应有关。4.TNF-α/ IL-10比值>0.747 6时,提示紫癜性肾炎的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比例失衡,该比值可作为预警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的一个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PLR)检测(NLR-PLR)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符合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诊断标准的216例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8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40例)及SAP组(90例)三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8 h内采集外周血样进行分析,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CR)、血糖(GLU)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完善CT影像学等检查,分别计算NLR和PLR,比较NLR和PLR在三组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NLR、PLR和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的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NLR和PLR的最佳阈值,分别依据NLR和PLR的最佳阈值,计算NLR-PLR,同时绘制ROC曲线研究NLR-PLR对于SAP的预测价值。结果NLR [OR=1.071,95% CI(1.025,1.120),P=0.002]和PLR[OR=1.003,95%CI(1.000,1.244),P=0.044]是早期重症胰腺炎的危险因素。NLR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0342,P<0.05);NLR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0210,P=0.003);PLR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0218,P=0.002);PLR与APACHEⅡ评分呈无相关性(P=0.157)。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和0.728。NLR的最佳阈值为6.105,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6.1%,PLR的最佳阈值为154.358,敏感度为78.2%,特异度为73.2%。依据最佳阈值,计算NLR-PLR(NLR≥6.105且PLR≥154.358),比较NLR-PLR、NLR(≥6.105)和PLR(≥154.358)的ROC曲线下面积,其中NLR-P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4。结论NLR和PLR在AP发病48 h内对SAP患者病情的具有预测价值,NLR-PLR联合检测对于SAP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儿童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NLR、PLR独立及联合预测儿童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CD患儿43例(145例次),按照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将患儿住院例次分为缓解期组(94例次)、轻度活动期组(29例次)、中重度活动期组(22例次)。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各组患儿入院次日的NLR、PLR结果。结果轻度活动期组和中重度活动期组的NLR、PLR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NLR:2.96(2.25,4.12)比1.10(0.77,1.92),3.25(2.50,5.53)比1.10(0.77,1.92);PLR:194.97(143.30,238.64)比101.83(81.75,147.40),198.85(166.95,244.95)比101.83(81.75,147.40),P均<0.001],但轻度活动期组和中重度活动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R、PLR与CD活动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分别为rs = 0.622,P<0.001;rs = 0.582,P<0.001)。NLR、PLR预测CD活动期的截断值为1.64、136.88;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85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08%、71.28%和84.31%、74.47%。NLR与PLR联合预测的AUC为0.891,敏感度为86.27%、特异度为78.72%。结论NLR、PLR均可用来区分儿童CD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两者联合用于诊断儿童CD活动期时有较大的AUC及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占主导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判断治疗预后及RA相关肺间质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肾移植受者BK病毒肾病(BKV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肾移植受者172例。根据移植肾病理穿刺结果分为急性排斥反应(AR)组68例、BKVN组73例以及移植肾功能稳定(STA)组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各组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数,并且比较各组受者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绝对计数。结果BKVN组CD19+B细胞比例8.5%和绝对数0.094×109/L均明显低于AR组13.2%和0.202×109/L(P=0.005、0.003)和STA组14.8%和0.198×109/L(P=0.005、0.003);BKVN组CD3+CD8+T细胞比例36.9%明显高于AR组31.2%(P=0.013)。除此之外,三组之间淋巴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以及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和绝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受者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KVN和急性排斥反应受者间T细胞相关的亚群无差异,但前者CD19+B细胞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对脓毒症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脓毒症组,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68(57.3,80.3)岁。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111例局部感染患者纳入局部感染组,其中男62例,女49例,年龄68(51,77)岁。脓毒症患者按照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43例)、死亡组(29例)两个亚组。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CD3+、CD4+、CD8+、CD4+/CD8+比值,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PCT、免疫比浊法检测CRP、仪器法检测血常规、血乳酸(Lac)和氧分压(PO2)。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与脓毒症的关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局部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及PLT水平显著降低(Z=-8.184,P<0.001;Z=-7.210,P<0.001;Z=-5.936,P<0.001;Z=-2.700,P=0.007;Z=-6.381,P<0.001),PCT、CRP、NLR、La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62,P<0.001;Z=-3.094,P=0.002;Z=-9.004,P<0.001;Z=-4.7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CT、NLR、CD3+、CD8+、CD4+/CD8+为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脓毒症患者的AUC分别为0.862、0.894、0.858、0.760、0.618,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3.075 ng/ml、10.715、44.935×109个/L、27.463×109个/L、0.750时约登指数最大,其中NLR敏感度为80.6%,CD3+特异度为94.6%;PCT、NLR两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47,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9%;PCT、NLR、CD3+、CD4+/CD8+四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58,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91.0%(P<0.001);死亡组脓毒症患者PCT、Lac显著高于生存组(Z=-2.302,P=0.021;Z=-3.095,P=0.002);外周血CD4+/CD8+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Z=-3.69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CD4+/CD8+比值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示其AUC为0.758,cut-off值为1.27时约登指数最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60.5%;相较于CD4+/CD8+≥1.27,CD4+/CD8+<1.27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增加(P=0.032)。结论PCT、NLR、CD3+、CD4+/CD8+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脓毒症的辅助诊断效能,外周血CD4+/CD8+比值对脓毒症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肺纤维化预后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口服20%百草枯水溶剂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7例。患者根据病程分为早期死亡组(2周内死亡,共16例)与非早期死亡组(存活大于2周,共31例)。非早期死亡组根据肺部情况分为肺纤维化组(23例)和肺正常组(8例)。随机选择同期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在中毒3 d内每天抽血检查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血淀粉酶(aAMY)、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酸碱度(pH)、实际碳酸氢根(HCO3-)、血氧饱和度(SO2)和乳酸(Lac);第1天和第15天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每周检查一次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非早期死亡组比较,早期死亡组患者N、CRP、ALT、Cr、aAMY、CKMB、Lac较高(P<0.05),pH和HCO3-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死亡组、非早期死亡组患者第1天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第15天肺纤维化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与肺正常组比较,第15天肺纤维化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低下与肺纤维化的进展有相关性,是影响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