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唐代进士王参元的文学才能卓越异常,家中财物珍宝也堆积如山。但在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不仅未写出令人称道的佳词绝句,而且他的财富招来了许多嫉妒的目光,同道人争相排斥他。不想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房子,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连同万贯家财变成了一堆灰烬,富有的王参元顷刻间变得一贫如洗,流落街头。他的好友柳宗元听说后,写信来不但无半句安慰的话,相反还大加庆贺。
简介:人生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属于过去,一天活在现在,一天面对未来。要使生命过得充实、美满、有意义,就要善待这三天。在这三天里,最重要的不在于生命的长度,也不在于目标是否高远,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不管哪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这一天因为有了日常生活跳动的音符,才组成了美好的人生乐章,生命也因有了这一天而得以延续。有人问伏尔泰:“工作为了什么?”伏尔泰回答:“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
简介:自先秦诸子以降,柳宗元寓言奇峰兀立。其意象之摄取由“人类社会”而之“动物世界”;其叙述方式由“言语描写”而之“心里刻画”,依章士钊所论当属“稗官之言”;其抒情方式也由“嬉笑怒骂”而之“冷峻针砭”,并透着浓重的“忧愤之情”。柳氏寓言有先秦诸子的传承与史传文学的濡染,更有中唐特殊时代背景的政治烙印及其人生遭际的生活历练。
简介:"天人合一"思想贯穿我国传统文化,其整体性、和谐性、平等性和内生性的哲学内涵折射在教育上具有强效的治理功能。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道德教育这六个方面所带来的效应和启示。
简介: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简介:大便通。有的人粗纤维食物吃得少,肠蠕动变慢,三五天便一次,致使食物残渣滞留,毒素被肠道吸收,成为致病因素。肠道中毒素既可招致早衰,又会导致疾病。另外,伏天温度高、湿度大,血容量相对不足,大便滞留体内,易诱发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因此,伏天一定要保持大便畅通,每天定时排便至少1次。若出现大便干结,可多吃些芹菜、莴笋、梨等食物,来增加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简介:在王岱舆那里,天是与地相对应的一自然存在,其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很重要,却不显赫。人却不然,他认为,人在宇宙中地位显赫,为万物之灵。对于天人关系,提出三个基本的判断,即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及天人相通。立足于人,却又不轻视天是王岱舆天人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王岱舆的天人关系体现出他深刻的伊斯兰文化认同的立场。
简介:在柳宗元的游记作品中,《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得到的关注并不太多。虽然姚鼐《古文辞类纂》、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等重要文章选本皆收入此篇,但此文影响力显然不及“永州八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在于此文的写法。
简介:庄子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其思想动因最初是为了超越时代的恶。要超越时代的恶,人道应以天道为据,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证道的境界——“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这是庄子生态智慧的核心思想。“自然”是理解它的关键,审美是其特色。在庄子的生态智慧中,他展示了一种不断追求境界超越的生存格调和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
简介:柳宗元《亡妻宏农杨氏志》中有言“髻稚好言,始于善谑”。关于此句话的描述对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吴文治先生认为是柳宗元,李浩先生认为是柳宗元的妻子杨氏。通过对文本的重新解读及相关推理论证,笔者认为李浩先生的看法是对文本的误读。
简介:<正>一、引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1884)是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耗费8年心血完成的小说,也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故事围绕着一个调皮机灵的白人小孩哈克和一个善良勇敢的黑人逃奴杰姆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展开的历险故事。哈克的历险故事并没有随着作者的离世而被人们忘
简介:野口勇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里程碑式的雕塑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将东西方美学精髓融合、延伸到艺术的各个应用领域上,将雕塑、环艺、家具和舞美等艺术表现形式合为一体.在其创作生涯中,他最喜爱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是被他尊称为“天然物料”的玄武岩,野口勇对玄武岩独特的材质表现,及其所蕴涵的意境喜爱有加.他毕生致力于运用新技术与新理念,在空间艺术造型研究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使其作品体现天趣、造就神奇.
简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其游记的代表作,《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经典篇章。研究、教学《永州八记》多关注其融情于景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而对其语言的艺术美挖掘不多。其实,语言艺术美是游记的第一要素。从简洁性、形象性、新颖性、情感性和音乐性对《小石潭记》语言“清莹秀澈,铿鸣金石”的艺术美进行赏析,能促进经典古文的教学改革探索。
简介:从先秦到汉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奠立时期,思想家们对天人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由此而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展的不同向度。《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从天道观的向度展开的,其特点是天、地、人三才并举和推天道以明人事,其“天”主要是自然之天。思孟派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从心性论的向度展开的,通过对“心”、“性”两个重要概念的阐发,最终将道德的终极来源锁定在超越的形上之“天”,该派之“天”主要是义理之天,成为后世儒家之“天”的正宗和主流。
柳宗元妙语劝友
三天人生
论柳宗元寓言的稗官之言与忧愤之情
“天人合一”的教育哲学效应
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天人”观之比较
三伏天人体要“三通”
由天人关系思想看王岱舆的文化认同
在风景与地理之间——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论庄子审美的生态智慧
关于柳宗元《亡妻宏农杨氏志》的部分解读--与李浩先生商榷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看吐温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的创境——解读野口勇的玄武岩雕饰艺术应用
清莹秀澈 铿鸣金石——柳宗元山水游记暨《小石潭记》语言艺术美赏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展的向度:以《易传》、思孟学派和董仲舒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