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降水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更为精确的气象观测数据信息,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是常用的两种降水观测手段。近些年来,随着以上两种降水观测方式的综合应用,降水观测效率与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为获取更加精确的降水观测数据,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儋州市 4-6 月份的降水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的精度差别,以期能够为高效开展降水观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降水观测 降水现象仪 人工数据观测 差别
  • 简介: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对鄂尔多斯市2002-2012地表植被指数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市近11来NDVI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与降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DVI大于0.4以上的面积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态建设政策及资金投入力度的大幅增加。

  • 标签: 鄂尔多斯市 MODIS/NDVI 植被指数 降水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96月5-6日出现在漯河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水天气还没有出现之前,500hPa高空槽呈阶梯状分布,再加上槽后存在较强的偏北气流,促进了冷平流朝着我国中东部地区转移;700hPa和850hPa处的四川中部地区有西南涡不断发展加强,促进了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中低层地区,由于高空槽的作用,低涡系统东移增强趋势明显,低涡中心逐渐朝着江汉以南地区转移,有显著的气旋式环流;暖式切变线相邻的气旋中心带就是垂直速度大值区,同气旋云系的回拨主体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漯河市这次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降水落区、影响范围、位置均与假相当位温高能舌、水汽通量辐合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降水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漯河市
  • 简介:依据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8逐月的降水资料,综合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流域近年来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960—2008间,流域降水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秋两季表现为减少趋势,而夏、冬两季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夏季的增加最为明显;但在1999—2008的近10间,流域降水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中除冬季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三季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在近10间,流域内除个别站点降水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多数站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时间分配上,夏、冬两季降水较流域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85%和3.07%,而春、秋两季则偏少1.35%和11.43%。其中,秋季9、10月份偏少明显,而变差系数同期则明显增大,带来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和区域干旱发生增加等不良影响。

  • 标签: 降水量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洞庭湖流域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根据1960-2005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最大强降水AM(annual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3)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 标签: 降水极值 概率分布 ECHAM5模式 长江流域
  • 简介:分析了200808号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其对江苏降水的影响。由其移动路径和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以及影响江苏降水环流形势的演变可以发现,“凤凰”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强大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为台风降水输送了丰富的水汽,给江苏地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冷空气的侵入也是台风“凤凰”登陆后造成江苏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冷空气的入侵也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加快了台风的消亡。

  • 标签: 台风“凤凰”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冷空气侵入
  • 简介:基于ECMWF模式逐日24h降水预报及实况资料,通过计算预报误差统计量、单站预报准确率,利用预报误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赣北地区2014—20164—6月24h降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汛期ECMWF模式24h降水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但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九江及上饶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15—19mm,南昌和宜春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22—25mm时,预报准确率可达80%;预报误差分布主要划分为空间一致型、南北差异型、马鞍型和三段型;预报误差分布可能存在8d或12—13d较长周期以及2—3d或4—5d较短周期。

  • 标签: 预报误差 降水 ECWMF模式 阈值 EOF分析
  • 简介:基于NOAA的全球陆地降水资料(PREC/L)1948-200356的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海温(SeaSurfaceTemperature,SST)资料,并根据多年降水平均图选定了东亚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对该区域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EOF第一模态呈现出全区一致的变化类型,第二模态则呈现出以100°E为界东西相反的分布类型。通过分析干旱/半干旱区以及以100°E为界的东西两部分降水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和海温并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环流场上,对应于东亚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偏多年,对流层中下层环流异常在中高纬度呈现为一个东西向波列,乌拉尔山东侧为正的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乃至以东地区为低压槽所控制;不同的是,对应于100°E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年,波列有所东移,并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显著北抬;而对应于100°E以东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年,环流形势异常基本与整个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偏多年一致,只是在里海附近有一高度负异常。在200hPa纬向风场上可以看到,当西亚副热带急流偏南加强时,对应于1000E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偏多;而当东亚、西亚风急流都有显著北抬且加强时,对应于100°E以东干旱/半干旱区的夏季降水偏多,这可能与急流所激发的次级环流有关。进一步对SST的分析表明,海温与100°E以东或以西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异常的关系也不一样。当前冬、前春赤道中东太平洋都有正的海温异常,而到夏季转换为负的海温异常,且南太平洋在前冬和前春呈现显著负海温异常时,整个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前冬、前春有正的海温异常并一直减弱,但能维持到夏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区 夏季降水 西风急流 波列 海温异常
  • 简介:利用1961—2010华南地区6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降水集中度指数Q,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结构。结果表明:夏季华南地区北部(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度较小(大),表明该地区降水较为分散(集中)。在趋势变化上,近50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降水集中度都是增多的。北部和南部的降水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北部增加更明显。另外,降水集中度在华南北部和南部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即降水呈现更集中的趋势,尤其是华南南部降水集中度增加更明显。此外,无论降水为1mm以上、25mm以上还是50mm以上的降水,持续1d降水的雨日都在减少,而超过1d的持续性降水过程都在增多。在空间分布上,华南大部分地区1mm以上降水的雨日呈减少的趋势,而25mm以上和50mm以上的持续性降水过程呈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华南 降水集中度 持续性降水过程 持续时间
  • 简介:对2007做出的各项气候预测进行了回顾,汛期预报中预测的西北大部、淮河流域和福建3块多雨区基本正确,它们都是根据地气图的基本原理预测得到。月降水预报取得平均70.5分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地气系统的活动规律较单纯;年度预报则基本上失败了,这是因为20081月我国发生了6.9级强震,破坏了地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使预报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还对20088月的月降水预测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地气图 气候预测 地气环流(地下气象)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西宁地区20127月29-30日出现的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 标签: 西宁地区 大降水 综合分析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1978~2007影响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对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变化的影响。近30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的热带气旋降水增加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仅从热带气旋降水来看,东南沿海和内陆(包括江西、湖南东部和湖北南部)热带气旋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影响热带气旋降水频次略有增加。通过对雨量站与引起降水热带气旋的中心距离的变化分析发现:内陆地区影响热带气旋距离显著下降,近距离热带气旋引起降水的增加,是该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来源;而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不明显,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增加主要由于同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增加。热带气旋经过频次的空间的变化结果证实,近30经过中国沿海的TC个数变化不大,仅福建沿海一带略有增加,而内陆地区则增加明显,且经过该区域时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变慢,这均与该区域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的增加一致。

  • 标签: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 降水强度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英德市20169月28-29日台风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降水落区中低空处与中低空处宽广的辐合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方式对于上升的运动发展和维持较为有利;不同高度的高能区都极旺盛,中心强度和高能区面积不断扩大,在700hPa中低空处存在有明显的高能舌区,850hPa低空处有明显的高能中心,降水强度较大;英德市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台风螺旋雨带的偏东风急流,英德市在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出口位置,说明英德市有充足的水汽输送,降水落区同水汽通量带的移动较为一致。

  • 标签: 台风降水 物理量场 英德市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空形势、地面形势、水汽条件等角度针对201710月8—9日金昌市发生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强降温 降水 天气形势 金昌市
  • 简介:摘 要:20237月高平市出现两次强降水过程,这两次过程降水特征不同。7月10日17~20时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但降水强度大,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7月29日~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偏东气流影响,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过程降水大。通过对这两次强降水过程中气象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为高平市的气象防灾减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今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 标签: 强降水 气象服务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16月底福州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之前,500hPa形势场上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呈“2槽1脊”型。本次强降水天气出现在西南急流暖湿强迫的形势下,不断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同江西、福建武夷山脉附近的低层暖湿气流共同交汇,形成适宜于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地面辐合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赣、闽、浙三省份,地面强烈辐合是本次强降水天气触发的重要原因。在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有1条湿舌分布在孟加拉湾到我国江南、华南北边以及福建福建省上空省上空,不断向福州一带输送水汽,并且福州比湿值处于14 .0g/kg~16.0 g/kg之间,这些均为本次强降水天气的出现带来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成了“抽吸”效应,促进了对流的不断发展,为强降水的产生给予了有利的动力条件;925 hPa散度辐合区、垂直速度大值区均对应着本次强降水落区。较强的K 指数、 CAPE、位势不稳定为午后强降水的出现给予了不稳定能量条件,这些指标对本次强降水天气具备较好地指示作用。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背景 物理量 福州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灵丘县1959-2019逐月降水,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秩序检验法分析法,采用Excel内部函数,借用Matlab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以和季节为时间跨度,从降水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灵丘县1959-2019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四季中,春季和秋季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减少,夏季减少明显,冬季不明显。

  • 标签: 灵丘县 降水量 突变 趋势
  • 简介:【摘要】 利用楚雄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04至202320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楚雄市各年降水、大雨级别以上降水的逐年分布、各旬分布,昼夜分布、逐月分布,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中,楚雄市共出现大雨184日,平均每年9日,大雨日数≥9日的仅有8,大雨日数<9日的有12,大雨最多的是2008和2016,均有17日,大雨最少的是2012,仅有4日; 当大雨日数≥13日时,当年降水就接近或超过历年平均降水,反之,当大雨日数<13日时,当年降水就<历年平均降水; 大雨发生在上旬的概率较大,下旬次之,中旬最小; 楚雄市夜大雨多于昼大雨,夜大雨占56%,昼大雨占44%;楚雄主汛期(6、7、8、9月)大雨占83%,非汛期大雨占17%; 近20以来,楚雄3月和12月无大雨出现,1、2、4、11月大雨日数最少,每月不超过4日,6、7、8、9月大雨日数最多,其中:7月大雨日数最多,共53日,占29%,8月大雨日数38日,占20%,9月大雨日数31日,占17%,6月大雨日数30日,占16%;大雨日数和降水每隔5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峰值,有3个波峰3个波谷,楚雄年月降水的多少与年月大雨日数的多少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大雨日数多,降水就大,大雨日数少,降水就少。

  • 标签: 大雨 频次 时空分布 楚雄市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庆城县基本气象观测站1994~2023逐月降水降水日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庆城县降水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4~2023庆城县年平均降水为511.7mm,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40.563mm/10a,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庆城县降水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全县降水整体呈现出单峰型变化特征,年内降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10月份,占降水的85.9%,尤以6~9月最为集中,占69.6%;庆城县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7.4d,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083d/10a,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庆城县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年内降水日数主要出现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降水日数最少。

  • 标签: 降水天气   统计分析  气象服务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