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产妇 13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 68 例。对照组产妇仅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观察组产妇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情况及产程时间。结果:分娩中观察组产妇 VAS 评分为(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浆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设为A组,随机又分成两组。A1组(n=15)T3-5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1.0%N多卡因5ml,测阻滞平面为T1-6,接PCA泵持续治疗一周(PCEA治疗采用LCP模式);A2组(n=15)N用PCEA治疗,采用硝酸酯类药治疗。另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设为B组)。结果:A组病人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高于B组。A1组PCEA治疗后明显下降,一周后基本恢复至正常值;A2组下降幅度不明显。结论:PCEA能有效抑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老年人的心肌缺血,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待分娩疼痛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不采用阿片类镇痛药情况下,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进行分娩。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失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减轻;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失血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有利于母婴安全,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上腹部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对患者自控镇痛的相关临床效果影响探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在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2、6、12、24、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6、12、24、48h时点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自控镇痛可提高其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具备镇痛效果佳的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先上升后下降,且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12/62)与对照组(29.30%,17/5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54%(58/62),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全身麻醉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显著,患者心血管系统平稳,使用后不良反应较少,且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产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接收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上产妇均采取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80)以及对照组(n=80)。对照组以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采取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产妇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镇痛后0.5h,两组产妇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t=6.519,P=0.000)。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029,P=0.633)。研究组剖宫产发生率为3.75%,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剖宫产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χ2=4.103,P=0.043)。结论 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过程中通过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的初产妇670例,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及在产程不同时段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Q组为潜伏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35例;H组为活跃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25例;D组为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例数为210例。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各产程时间、最终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5分钟内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等。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Q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P<0.05,与H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Bromage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分娩方式比较Q组与H组阴道分娩率高于D组,而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产素使用率Q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于D组(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各产程时间比较Q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D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与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5min内阿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胎心异常、低血压、呼吸抑制、产后尿潴留等三组均未见发生。皮肤瘙痒Q组与H组均有3%~5%的发生率,而恶心呕吐Q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和活跃期,对产程影响轻微,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不增加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影响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熟练掌握实施时机,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最终使全产程无痛也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所引起的并发症,并且探究对其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患者109例,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在使用PCEA镇痛方法后2个月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并发症,就要针对其症状施以相关护理。结果该组患者中,有5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妇科30例,产科23例。针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积极的施以治疗并结合相对的护理,患者在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有效的缓解。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施以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疼痛,出现的并发症也有据可循,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之间收治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无痛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对比两组盆底组织功能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胎儿体重、Apgar评分、产时出血、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等观察指标结果,以及分娩6周后,后基线、附受meanA、持续meanA、快速MaxA和前基线等盆底肌表面肌点位值观察指标结果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整体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镇痛药物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后镇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人工流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对两组两组VAS评分和情绪量值评分及相关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观察组正性情绪量值、负性情绪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正性情绪量值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量值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准确定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室,使用羟考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时应用利多卡因针剂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3岁~7岁需静脉输液的小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应用利多卡因针剂镇痛。采用美国Wongbaker患儿疼痛评分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针剂可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疼痛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骨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骨科四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24h、72h等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骨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应用效果优于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