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低体质量早产儿拔管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体质量早产儿RDS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对比两组通气指标与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前(T1)、治疗24 h(T2)、治疗72 h(T3)时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72 h内撤机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比较,P>0.05;T2、T3时点,两组PaO2水平不断升高,PaCO2水平不断降低,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交互比较,P<0.05;观察组72 h内撤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频繁呼吸暂停、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鼻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质量早产儿RDS患儿拔管撤机后,应用NIPPV、nHFOV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状态,安全性相当,但nHFOV可更快恢复患儿血气状况,并提高72 h内撤机率。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ICU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6 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92.00 %,对照组为76.00 %,P<0.05;观察组撤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 %,对照组为80.00 %,P<0.05。结论 在ICU重症呼吸患者呼吸机撤机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 ICU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的 52 例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 25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5 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 92.00 %,对照组为 76.00 %, P<0.05;观察组撤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00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在 ICU重症呼吸患者呼吸机撤机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撤机是临床难题之一,各医院制定出基于经验的策略,因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撤机标准与流程。本文分别从VA-ECMO撤机成功定义、撤机前患者评估、预测指标、撤机流程等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梳理研究进展,以希为未来VA-ECMO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如完善撤机流程、提出评分系统来预测撤机成功和临床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预测ICU中COPD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ICU病房就诊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30例,在患者无呼吸条件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浅快呼吸指数的测定,随后对患者进行撤机,观察患者撤机结果和浅快呼吸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撤机成功患者有23例,撤机失败患者有7例,撤机成功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浅快呼吸指数在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方面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57.14%。结论浅快呼吸指数在预测ICU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撤机成功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作用,且预测价值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病房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撤机时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技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病人为例,将这些病人由我院收治的顺序进行排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时予以观察组综合处理的方式,而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的方式。结果:通过分析可以观察到,在彻奇成功率,撤机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三个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房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呼吸机撤机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成功率,能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推广阶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观察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对照组继续气管插管,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过渡撤机。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IPPV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插管率、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改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时,以PIC窗作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选择50名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接受机械通气,医务人员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针对性护理,护理完成后,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撤机成功率进行分析,同时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良好的撤机状况,而相较于实验组来说,对照组的撤机成功率更低,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评分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保障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