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在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TBI患者,于创伤后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嗜中性粒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表达,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PARP-1活性。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定各组间差异,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最佳界值。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水平在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和特重损伤组分别为0.27±0.16、0.40±0.22和0.45±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6,P<0.05),各组PARP-1活性分别为30.7±12.5、48.2±10.7和55.6±13.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86,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RP-1活性和mRNA水平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8、-0.732,P<0.05),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RP-1高活性(比值比:2.590,P<0.05)是TB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重度以上损伤患者中。结论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活化及表达程度有助于预测临床TBI患者预后和转归。
简介:摘要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打破了卵巢癌治疗的困境。随着PARPi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开始出现。充分了解PARPi的耐药机制有望成为逆转PARPi耐药的重要途径。PARPi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卵巢癌可扩大PARPi的获益人群。文章对PARPi耐药机制及PARPi联合用药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3-AB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及3-AB组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脑缺血对照组比较,3-AB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炎性因子TNF-a和MMP-9的表达水平,提示其有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奥拉帕利(olaparib)、卢卡帕利(rucaparib)及尼拉帕利(niraparib)均为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抗癌药物。PARPi通过靶向抑制细胞核内的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从而特异性杀死同源重组修复通路(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pathway)缺陷的癌细胞。在我国,卢卡帕利已完成临床试验,奥拉帕利及尼拉帕利则于2019年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于对铂类药物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中国目前仍缺乏对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这3种药物均已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地区上市,并已完成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笔者拟就目前PARPi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的适用人群、疗效及安全性等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PARPi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经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假说集中与多元醇通路的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及氨基己糖途径有关。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作为统一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与DR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密不可分,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可成为DR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98-3p靶向调控RNA聚合酶Ⅱ第五亚基调节蛋白(RMP)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恶性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SGC-7901细胞株行后续实验,分别建立稳定过表达或敲减RMP和miR-598-3p的SGC-7901细胞株。采用溴脱氧尿苷(BrdU)、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miR-598-3p的结合靶点,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稳定过表达和敲减RMP或miR-598-3p的SGC-7901细胞株建立成功。敲减RMP能显著降低SGC-7901的增殖能力,BrdU(8.867±1.159比26.030±3.630,t=7.704,P<0.01),CCK-8(0.560±0.052比1.020±0.107,t=6.708,P<0.01),迁移能力(336.000±21.070比252.700±36.120,t=3.452,P<0.05),侵袭能力(36.330±7.371比127.300±10.690,t=12.140,P<0.01)。过表达RMP能显著提高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BrdU(56.400±6.560比24.800±4.423,t=6.918,P<0.01),CCK-8(2.105±0.142比1.028±0.110,t=10.350,P<0.01),迁移能力(131.300±20.110比257.000±29.140,t=6.148,P<0.01),侵袭能力(347.700±41.140比135.000±17.690,t=8.226,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miR-598-3p与RMP的3’端非编码区(3’UTR)位点结合,并通过双荧光素报告系统验证。过表达或敲减miR-598-3p能分别降低和提高SGC-7901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RMP的回复表达能挽救miR-598-3p引起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抑制。miR-598-3p通过靶向RMP抑制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1)/凋亡蛋白(Bad)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发挥功能。结论miR-598-3p靶向RMP基因抑制p70s6k1/Bad和NF-κB通路降低SGC-7901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的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的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的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的ISSR分子标记。
简介:目的:建立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党参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党参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MgCl2、dNTPs、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Buffer缓冲液2.5μL,MgCl22.0mmol·L-1,dNTPs0.5mmol·L-1,引物0.4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为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51.7℃退火1min,72℃延伸1.5min,共计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7min,4℃保存.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党参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党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氟唑帕利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培养液培养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以含有氟唑帕利培养液培养的PANC1细胞为氟唑帕利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氟唑帕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PANC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计算氟唑帕利对PANC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氟唑帕利对PANC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PANC1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氟唑帕利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氟唑帕利对培养24 h的PANC1细胞的IC50为0.03 mmol/L。培养24 h后,IC50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凋亡率为(32.19±2.48)%,对照组凋亡率为(21.99±6.30)%,氟唑帕利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唑帕利组G2/M期细胞比例为(16.28±0.62)%,对照组为(11.6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迁移率在培养12、24 h时分别为(2.59±1.46)%、(19.76±7.84)%,对照组分别为(27.08±2.17)%、(45.92±3.61)%;氟唑帕利组穿膜细胞数为(348±19)个/10倍视野,对照组为(587±14)个/10倍视野,氟唑帕利组PANC1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氟唑帕利在体外可以抑制PANC1的增殖和迁移,促进PANC1凋亡,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