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检测老年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心房心肌运动及容积变化,评价左心房功能。方法选取86例老年慢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继发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二尖瓣反流分为单纯冠心病(CHD)组(32例)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组(54例,其中20例轻度反流、18例中度反流、16例重度反流),对照组为32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应用RT3D-STI技术测量左心房心肌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及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主动收缩前容积,并计算左心房总体(LAEF)、被动(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分析左心房容积变化及心肌应变与左心房功能的关系。结果CHD组与IMR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EF均较对照组降低,且IMR组低于CHD组;与对照组比较,IMR组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增大、LAaEF降低(均P<0.05)。IMR组及CHD组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房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心房整体径向应变(GRS)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IMR组低于CHD组,随反流程度增加,GLS、GCS、GRS均不同程度减低;与对照组比较,IMR组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左心房整体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左心房整体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SD)均增大(均P<0.05)。CHD组及IMR组GLS、GCS、GRS与LAEF呈较强相关性(CHD组r=-0.745、-0.718、0.627,P=0.006、0.007、0.009;IMR组r=-0.785、-0.781、0.643,P=0.006、0.007、0.008)。TLS-SD、TCS-SD、TRS-SD评价左心房功能改变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0、0.872,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7%、81.8%,78.6%、84.8%,85.7%、72.1%。结论通过测量IMR患者左心房容积变化及追踪描记心肌运动,RT3D-STI技术可较准确、客观地评价老年IMR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改变。
简介:背景:对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需要在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治疗时同期处理心房颤动问题,迷宫Ⅲ型手术虽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金标准,但其安全性遭到质疑。目的:评价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方法:纳入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试验组(n=21)施行二尖瓣成形和迷宫Ⅲ型手术,对照组(n=22)仅施行二尖瓣成形。结果与结论:(1)术中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红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尿量无差异。(2)术后安全性指标:试验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时起搏器应用比例和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二次开胸止血率、脑卒中发生率无差异。(3)术后疗效:试验组术后当天与出院时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出院时,两组心功能均恢复为NYHAⅠ级或Ⅱ级,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均在微量或轻度以下,三尖瓣均关闭良好,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无差异,但试验组跨二尖瓣A峰和跨三尖瓣A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果说明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在围手术期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136例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结果。并与同期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二尖瓣修复成形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2.94%。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流速(E峰)显著降低,随访期间房颤消除率80.7%。成形组与置换组具有相同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两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四步法"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开展胸腔镜心脏手术早期连续100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连续100例行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4例;年龄15~75岁,平均(49.2±14.7)岁。通过早期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二尖瓣修复技术包括瓣叶折叠5例,叶间裂缝合10例,交界缝合15例,缘对缘缝合1例,人工腱索76例[平均置入人工腱索(2.5±1.6)(1~4)根/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中量及以上反流3例,均再次阻断重新修复成功,少量反流2例,无反流95例,二尖瓣前后叶对合高度均>5 mm。全组体外循环(164.4±51.0)min,主动脉阻断(119.7±39.1)min,最近10例分别为(140.2±45.3)min和(96.3±2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死亡1例,为术后4 h左心房缝线撕脱。术中转正中开胸止血2例,其中1例上腔静脉插管损伤无名动脉,1例Chitwood阻断钳损伤左心耳。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重度反流,予以正中开胸行二尖瓣替换术。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在跨越学习曲线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重复性好,早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手术,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和患者早、中期不良事件,分析此术式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完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修复术62例。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2例患者均完成二尖瓣修复,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微量反流。伴发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8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7例主动脉瓣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3例置换生物主动脉瓣膜,46例行三尖瓣瓣环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术。本组6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输血,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随访4~22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提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为轻度反流,40例为轻微反流,1例为中度反流,2例为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的患者,使用"四步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