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瑜伽教”,其前身为瑜伽行派,是古印度佛教的一个学派,其理论于唐代传入中国。嗣后,于唐宋间流传福建,与民间巫、道溶合,形咸亦道亦佛的宗教形态。宋代道士白玉蟾对其宗教形态曾作了专门介述,并以瑜伽教称之。瑜伽教形成的过程,是佛教密宗在民间流行中不断地被世俗化的过程。在理论上它认同“三教原来是一家”,迎合社会潮流而被社会广泛接受;在形式上,它和盘地接受民间巫、道的道坛形式,并与民众社会生活产生密切联系,而被作为与道教 灾驱妖之功能相同的“佛家伏魔之一法”,出现于民众宗教生活中;瑜伽教的产生与流行还与其教派的信仰人物的本地化有很大关系。各地民间信仰人物的不断 入,使之产生了如“张萧刘连”、“刘萧章”、“张萧吴”等以张圣君为首的瑜伽教信仰圈,使瑜伽教在各个社区的宗教活动更贴近民众之生活;此外,瑜伽教在形成与流行中,不但受到道化的影响,同样它对福建民间道教也产生了很大的辐射,使得民问道坛中无处不存在瑜伽教的影响。
简介:婺剧《白蛇前传》虽然力图以现代人的观点(时话也可叫现代思维意识或称戏剧新观念)精心改编,果断地一刀砍去了“合钵”“祭塔”整整两个章节,以“断桥”作为收尾,并在舞台技巧的综合处理(包括灯光、服饰、布景、演员调度以及舞蹈队的运用等等)上作了一些努力,从而使它的演出有迷人的地方。但是,人们在一阵眼花瞭乱过后,稍定思索,却也隐隐然有一种欲探不明的混沌之感:新观念就是这样吗?这样改革戏曲是一条新路吗?戏剧新观念首出于近年来的话剧舞台,这股具有进步意义的艺术思潮,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生活审视力的飞跃而向传统舞台样式提出要求的产物。舞台形式与手段的开放正是顺应戏剧为了能够更大容量地
简介:摘 要:夏鲁寺壁画艺术丰富精美、特点突出,是西藏佛教寺院壁画中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在西藏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夏鲁寺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画像世俗化的现象,有着各种不同的特征,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铺壁画,从人物图像、服饰造型、色彩等几个方面对夏鲁寺壁画中的世俗人物画像进行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