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高,非药物治疗手段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通过非侵入式设备,采用电、磁或化学的方法,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上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但该类技术运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现阐述几种临床常用的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更多这些技术运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的研究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familytherapy,SF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认知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型ADHD儿童40例为研究组,接受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入组时和SFT结束后一个月,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其行为和认知功能,并与对照组的40名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SFT治疗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儿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明显减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项得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完成分类数和完成总应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部分认知功能,有待于继续探索和方法改进,为不断优化儿童ADHD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视觉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视觉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波量化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β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θ波、SMR波、Conners 父母用量表(PS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觉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改善患儿注意力缺陷症状、脑电活动,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共病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的脑灰质体积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选取ADHD-200样本数据库中22例ADHD伴ODD(ADHD-ODD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不伴ODD的ADHD儿童(ADHD组,n=22)及正常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n=22),进行结构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脑灰质体积进行分析,并选择体积变化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的分析。脑灰质体积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功能连接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HD-ODD组的左侧小脑前叶(MNI:x,y,z=-19.5,-42,-18)及右侧小脑前叶(MNI:x,y,z=19.5,-39,-21)体积减小。左侧小脑前叶与左侧额上回、额中回(MNI:x,y,z=-24,19,43)、右侧额上回、额中回(MNI:x,y,z=30,9,45)、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MNI:x,y,z=-6,-35,24)功能连接增强。与ADHD组相比,ADHD-ODD组的右侧小脑前叶(MNI:x,y,z=19.5,-37.5,-22.5)体积缩小。右侧小脑前叶与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额内侧回、前扣带回、后扣带回(MNI:x,y,z=18,-12,42)、双侧楔叶(MNI:x,y,z=9,-87,27)、舌回功能连接增强。结论ADHD共病ODD儿童的小脑体积减小,与大脑多个脑区存在过度功能连接,这可能是其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及执行功能指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诊断分类的意义。方法依据DSM-Ⅴ诊断标准入组33名ASD儿童,30名ADHD儿童以及39名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共情与执行功能特征,基于共情及执行功能指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三组被试进行诊断分类。结果三组被试在格里菲斯共情测验父母版(GEM)量表总分[ASD组:(0.67±0.64)分,ADHD组:(1.00±0.79)分,TD组:(0.98±0.73)分]及各因子得分(F=3.595~10.363,均P<0.05)、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量表总分[ASD组:(62.79±7.45)分,ADHD组:(59.47±8.77)分,TD组:(49.08±7.91)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7~33.205,均P<0.01)。其中ASD、ADHD组在共情与执行功能得分普遍高于TD儿童(均P<0.05),联合BRIEF量表及GEM量表所有子成分指标时,三组被试分类准确率达62.75%。结论ASD与ADHD儿童在共情与执行功能上均存在损伤,联合共情与执行功能指标比单一指标更有助于诊断分类。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探讨其在ADHD诊断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为将来ADHD的综合防治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159例ADHD患儿[ADHD组,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58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32例,混合型(ADHD-C)69例]及58例健康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皮质醇水平对ADHD各组的诊断价值。结果1.ADHD-I组[(216.58±70.55) nmol/L]、ADHD-HI组[(182.26±51.34) nmol/L]和ADHD-C组[(222.81±75.70) nmol/L]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44.83±98.17) nmol/L](均P<0.001);ADHD-HI组皮质醇水平低于ADHD-I组和ADHD-C组(P<0.05)。ADHD-I组与ADHD-C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显示,血清皮质醇水平诊断ADHD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814~0.917),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83,对应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69.0%,皮质醇水平最佳临界值为302.88 nmol/L,246.13 nmol/L是特异性为85.0%时的诊断阈值,其对应敏感性为71.1%;皮质醇水平诊断ADHD-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2~0.922),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52,对应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86.2%,最佳临界值为243.39 nmol/L;皮质醇水平诊断ADHD-H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87~0.980),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45,对应敏感性96.9%,特异性为77.6%,最佳临界值为261.55 nmol/L;皮质醇水平诊断ADHD-C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74~0.908),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59,对应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69.0%,最佳临界值为302.82 nmol/L。鉴于家长对ADHD行为认识不足,建议按85.0%特异性原则,将皮质醇水平246.13 nmol/L作为诊断阈值,在临床上结合行为核查,以提高诊断精准率。结论ADHD与ADHD各亚型儿童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反应低下。皮质醇水平在诊断ADHD时具有一定准确性,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择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调查其行为问题,并施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其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区间内,抽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共计5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行为问题的调查。遵行护理措施的不同,采取盲选法进行分组。抽取25例进入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抽取25例进入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结果: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区别性,两组患儿均产生最少一种行为问题,且最主要的行为问题均为学习问题,且组间区别性不大(P>0.05)。评估组间的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护理前区别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ADHD评分值更低(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大多都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行为问题,以学习问题为主。对其施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的临床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ADHD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了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我们对比了两组儿童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情况、社会功能缺陷、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家庭评分、社会活动评分与ADHD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rTMS联合社交康复训练在治疗ADHD儿童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不仅为ADHD儿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提高ADHD儿童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斯诺佩评估量表第四版(SNAP-Ⅳ)和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VA-CPT)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中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为诊断ADHD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ADHD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ADHD待确诊患儿的评估资料,对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测评和IVA-CPT评估的282份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pa检验和Pearson检验分别研究2种方法在ADHD评估中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SNAP-Ⅳ评定量表和IVA-CPT在评估ADHD中具有一致性(P<0.000 1),Kappa值=0.514,总符合率=65.6%;SNAP-Ⅳ评定量表中注意力不集中分量表与IVA-CPT在注意缺陷行为评估中具有一致性(P<0.000 1),Kappa值=0.485,总符合率=75.5%,SNAP-Ⅳ评定量表中注意力不集中分量表得分与IVA-CPT综合尺度注意商数呈负相关(r=-0.71,P<0.000 1);SNAP-Ⅳ评定量表中多动-冲动分量表与IVA-CPT在多动-冲动行为评估中具有一致性(P<0.000 1),Kappa值=0.585,总符合率=81.6%,SNAP-Ⅳ评定量表中多动-冲动分量表得分与IVA-CPT综合尺度控制力商数呈负相关(r=-0.74,P<0.000 1)。结论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和IVA-CPT 2种方法评估ADHD均有一定的价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在诊断ADHD时可联合使用2种测评方法,提供较全面的诊断依据,从而降低ADHD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动障碍(ADHD)儿童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35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VBFB—3000脑电反馈治疗系统),治疗后采用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患儿进行注意力、认知功能及多动行测试,包括注意力缺陷检查(IVA视听整和测试系统)、Canners多动指(CIH)评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等。结果治疗后儿童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智商有明显提高,多动冲动行为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注意力、智商、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海市海城区5~9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情况。方法我院使用conner父母及教师量表,对北海市海城区共计3050名5~9岁的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初步筛查,通过量表评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疑儿童进行电话回访,由儿童发育行为专科门诊对初筛结果阳性的儿童进行复评,通过填写SNAP-IV父母等级评定量表,并由儿童发育专科主治医师按照美国精神病研究协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5版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结果在本组研究对象中,患ADHD的儿童占4.13%(126/3050)。男孩患该病的几率为4.88%(88/1800),女孩患该病的几率为3.04%(38/1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2,P<0.05);不同性别ADHD儿童的焦虑问题、心身问题、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DHD儿童学习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北海市海城区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DHD患儿103例设为ADHD组,另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儿童89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法测定2组儿童血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水平。采用Weiss功能缺陷程度评定量表父母版(WFIRS-P)对ADHD患儿各社会功能评分与B族维生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HD组中维生素B9水平[(12.55±2.22) nmol/L比(13.26±2.54) nmol/L]和维生素B12水平[(278.54±32.00) ng/L比(288.90±31.32) ng/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4、-2.261,均P<0.05)。2组血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仅维生素B12水平与学习/学校维度的社会功能显著负相关(r=-0.208,P=0.035),其余血清B族维生素与各社会功能之间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ADHD患儿血清维生素B9和B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同龄儿童,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对ADHD患儿学习/学校维度的社会功能具有影响。儿童期注重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9和B12水平的监测并及时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治ADH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常见评定量表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选取20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四组,一组应用Conners 评定量表,二组应用SNAP 评定量表,三组应用ADHD 诊断量表父母版,四组应用Vanderbilt 量表。结果:四组治疗有效率、家长满意度大于一组、二组、三组(P<0.05)结论:Vanderbilt 量表辅助诊断与随访管理可提高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正念家庭治疗对4至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儿童改善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DHD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健康儿童15例为正常对照组。A、B 两组均给予行为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家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nners评分、智力水平及适应行为能力、发育行为及视觉运动功能、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品行问题评分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B两组WPPSI-IV总智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ABAS-II一般适应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A、B两组VM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评分及情感表达评分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针对ADHD患儿,给予正念家庭治疗可增强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改善其精神行为障碍问题,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