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龙牡桂枝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动物——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幼年雄性SHR大鼠48只,随机分为龙牡桂枝汤高、中剂量组、盐酸哌甲酯组和生理盐水组,连续灌胃给药14d。通过开场实验和Làt迷宫实验分别检测给药前后大鼠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变化。结果在开场实验中,各药物组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哌甲酯组大鼠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少于中药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与盐酸哌甲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àt迷宫实验中,各药物组斜搭次数多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斜搭次数多于中剂量组及盐酸哌甲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桂枝汤可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盘游戏联合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6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沙盘游戏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沙盘游戏与感觉统合联合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行为量表(PSQ)评分,联合型瑞文测验(CRT)检测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注意力的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SQ量表评分、CRT检测结果、注意力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SQ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品行问题[(0.92±0.23)分]、焦虑[(0.51±0.26)分]、冲动/多动[(1.06±0.31)分]以及多动指数[(0.88±0.14)分]与对照组的品行问题[(1.12±0.21)分]、焦虑[(0.79±0.45)分]、冲动/多动[(1.42±0.34)分]以及多动指数分[(1.16±0.17)分]比较显著较低(P<0.05),心身障碍[(0.42±0.20)分]以及学习问题得分[(1.28±0.44)分]与对照组的心理障碍[(0.52±0.28)分]以及学习问题得分[(1.37±0.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RT的各项检测结果[(6.6±0.3)分、(7.3±0.2)分、(9.1±0.1)分、(5.5±0.2)分、(2.7±0.1)分、(117.3±4.4)分]与对照组[(6.2±0.1)分、(6.7±0.1)分、(8.7±0.1)分、(5.0±0.1)分、(2.2±0.1)分、(110.0±3.8)分]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滑消时间[(52.4±0.1)s]、错误数[(55.9±0.2)个]以及遗漏数[(60.2±0.1)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滑消时间[(56.1±0.2)s]、错误数[(60.3±0.1)个]以及遗漏数[(70.8±0.3)个](P<0.05)。结论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采用沙盘游戏与感觉统合联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认知以及行为能力,并使患儿的平衡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利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普通ADHD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某看守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在押未成年男性罪犯(初犯、汉族)中确诊为ADHD者41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初诊的ADHD患者38例(男性、汉族)纳入对照组。ADHD诊断采用《VanderbiltADHD评定量表》中的《VanderbiltADHD家长评定量表》(VADPRS)。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同意,并与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有关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方面及母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情感、温暖与理解等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研究组父母存在更多不良教养方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只在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否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父母偏爱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严重分歧。两组父母高文化程度(中专、大专)与低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研究组父母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残缺型家庭(母亡∕父亡、离异)较对照组多,且两组残缺型家庭与完整型家庭比较,差异有统�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存活率逐渐升高。然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神经发育问题逐渐增多,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较突出的儿童神经发育行为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ADHD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但是先天性心脏病ADHD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对先天性心脏病ADHD的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可共病多种神经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对ADHD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儿童精神和发育行为专科医师人数不足、社会防治系统不完善,基层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师对ADHD尚存在早期识别不够、诊治不规范等情况。本共识旨在为儿童保健医师、全科医师和发育行为儿科医师早期识别、评估、诊断及治疗ADHD的规范化和同质性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托莫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n=30,治疗方法:托莫西汀)和观察组(n=30,治疗方法:托莫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NAP-IV量表评分、数字化消失测验、Conners父母用量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SNAP-IV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数字划消失误率及Conners父母用量表评分也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CBCL评分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托莫西汀联合阿立哌唑对儿童ADHD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SNAP-IV量表评分、患儿数字划消失误率、Conners父母用量表评分明显降低,CBCL评分明显增加。
简介:偏怯弱质是小儿体虚所表现出的以怯弱为特征的状态,属儿童亚健康体质状态八种中的一种。偏怯弱质状态儿童的常见表现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易受惊吓、胆小谨慎、睡中易惊、梦中哭闹、性格敏感多疑、遇事畏缩不前、处事优柔寡断、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鼻根部泛青,舌淡苔白,指纹青紫,脉象多弦细[1]。偏怯弱质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等的影响引起。例如早产儿、双胞胎、多胞胎、低出生体重儿等或孕母生性即怯弱者;又如由于后天没有合理喂养、失于调护、相关疾病影响等,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乏源,引起心之气血不足或肝血不足,胆气虚弱者;还有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因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惊吓或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这些也可引起儿童偏怯弱质的亚健康状态[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患高功能孤独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高功能孤独症(ADHD-HFA组)患儿65例,单纯ADHD儿童(ADHD组)165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84名。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测试空间工作记忆、转换能力和抑制功能。结果(1)Rey复杂图形的即时结构、即时细节、延时结构、延时细节得分ADHD组[(2.1±1.9)分和(7±5)分和(2.1±2.0)分和(7±5)分]、ADHD-HFA组[(2.0±2.0)分和(7±6)分和(2.0±2.1)分和(6±5)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2.0)分和(10±5)分和(3.4±2.0)分和(10±6)分](均P<0.05);ADHD组[(171±8) s和(27.40±0.82) s和(52.29±1.62) s]和ADHD-HFA组[(197±11) s和(29.7±1.1) s和(58.6±2.1) s]的数字-字母连线时间、Stroop2试、Stroop4试时间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5±18) s和(22.4±1.9) s和(38.7±3.8) s](均P<0.05)。(2)在中下智商群体,ADHD组[(30±8) s]和ADHD-HFA组[(34±9) s]的Stroop3试时间比健康对照组[(20±4)s]多(均P<0.05);中等智商群体,ADHD组[(19±5) s和(24±8) s]在Stroop1和Stroop3用时多于健康对照组[(16±3) s和(19±4) s](均P<0.05);中上智商群体,ADHD-HFA组[(20±8) s]的Stroop1耗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4) s](P<0.05)。(3)ADHD-HFA组的注意不集中得分与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显著正相关(r=0.275、0.329,均P<0.05),ASSQ条目1得分与Rey复杂图形即时结构、即时细节、延时结构得分显著负相关(r=-0.358、-0.326、-0.306,均P<0.05),条目4与Stroop4错误数显著正相关(r=0.296,P<0.05),条目22得分与颜色干扰用时显著正相关(r=0.279,P<0.05)。结论ADHD-HFA展示了与ADHD相似的空间工作记忆、转换和抑制功能缺陷,ADHD-HFA组在执行功能一些领域受损可能与ADHD症状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症状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血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营养水平详情。方法:挑选我医院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5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实行研究工作,另外挑选同一时间段到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5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血维生素A、B、C及血微量元素钙、铜、镁、锌、铁水平比对照组更低,血微量元素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血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水平,利于详细了解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查看其有无铅含量过高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及父母小组培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我院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分组研究,每组31例患儿,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父母小组培训,研究比较两组WISC-Ⅳ评分、注意力集中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WISC-Ⅳ评分高于参照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于参照组,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经验证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父母小组培训能有效延长其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其智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在社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社区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60例,2023年 月-2024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家属参与型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PSQ评分、多动症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PSQ评分、多动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前IVA-CPT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IVA-CP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采取家属参与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程度,提高患儿注意力与控制力等,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特征及其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6~13岁ADHD患儿59名作为ADHD组,同时社区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SNAP-Ⅳ评定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两组被试的社交能力、核心症状及情绪和行为问题。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社交能力、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HD组社交能力与其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等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ADHD组性别、年龄、智商、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ADHD组患儿SRS总分[65(42,83)分]及社交知觉[10(8,13)分]、社交认知[13(9,19)分]、社交沟通[19(11,29)分]、孤独症样行为[9(5,14)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TD组[38(27.5,59.5)分,7(4,12.5)分,8(6,15)分,12(6.5,20)分,4(2,11)分](Z=-2.97,-2.75,-2.41,-3.01,-2.64,均P<0.05)。ADHD组患儿SDQ困难总分及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TD组(Z=-5.80,-6.89,-2.82,-8.59,-2.52,-3.81,均P<0.05)。ADHD组患儿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NAP-Ⅳ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33~0.71,均P<0.05)。SRS总分、社交沟通量表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9~0.65,均P<0.05),社交知觉与困难总分、多动、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56,0.32,0.45,均P<0.05),社交认知、孤独症样行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7~0.55,均P<0.05),社交动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r=0.29~0.55,均P<0.05)均呈正相关;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得分(r=-0.63~-0.49,均P<0.05)均呈负相关。SRS总分受到性别、年龄、对立违抗、情绪、多动、同伴交往(B=0.05~0.23,均P<0.05)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分量表(B=-0.07,P<0.05)负向影响。结论ADHD儿童常常存在明显的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均有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对立违抗、情绪、同伴关系,保护因素为亲社会行为。
简介: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莫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门诊确诊的ADHD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莫西汀组(n=34)、CBT组(n=35)和托莫西汀联合CBT组(n=35),在治疗12周前后采用儿童困难问卷(questionnaire-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QCD)、Swanson儿童行为量表(Swanson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SNAP-Ⅳ)和Conners父母问卷(Conners parents rating scales,CPRS)评估疗效,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三组间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差值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托莫西汀联合CBT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CD量表评分升高[(32.96±3.01)分,(43.00±2.22)分](t=-13.35,P<0.01),SNAP-Ⅳ量表的注意缺陷[(15.67±3.46)分,(6.07±1.73)分]、多动/冲动[(13.59±3.41)分,(7.30±2.43)分]、对立违抗维度[(9.85±3.98)分,(2.59±2.17)分]及总分[(39.11±6.65)分,(16.59±3.91)分]评分均降低(t=14.96,10.87,11.77,21.49,均P<0.01),CPRS量表的品行问题[(0.81±0.30)分,(0.70±0.26)分]、学习问题[(1.58±0.31)分,(0.32±0.13)分]、心身障碍[(0.22±0.25)分,(0.16±0.20)分]、冲动-多动[(1.27±0.37)分,(0.71±0.18)分]、焦虑[(0.32±0.26)分,(0.23±0.17)分]、多动指数[(1.19±0.40)分,(0.79±0.22)分]六因子评分均降低(t=2.71,21.23,2.41,8.87,2.96,6.19,均P<0.05)。(2)三组患儿在QCD评分、SNAP-Ⅳ量表中的注意缺陷维度、CPRS量表中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维度差值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LSD事后比较显示,在QCD评分中,CBT组的治疗前后差值变化显著低于托莫西汀组和托莫西汀联合CBT组(均P<0.05);在SNAP-Ⅳ的注意缺陷维度上,CBT组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低于托莫西汀联合CBT组(P<0.01);在CPRS的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维度上,托莫西汀联合CBT组变化均显著高于托莫西汀组和CBT组(均P<0.01)。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莫西汀联合CBT治疗相较于单纯托莫西汀或CBT治疗有更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提高日常生活功能,并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