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转移的X线和CT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1例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和CT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观察对比CT和X线对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患者中,经过CT诊断21例,占67.74%;经过X线诊断15例,占48.39%,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X线和CT均能够较好地诊断骨转移,其中CT诊断的价值更高,有效对骨转移进行全身诊断,提高诊断率,需要给予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转移瘤CTX 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脑转移患者在进行头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在对本院在2014年到2016年间收治的220例脑转移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之后,又对其实行了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最终护理结果显示,这22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结论针对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缓解紧张情绪,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转移瘤 伽玛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伴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N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神经母细胞伴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发病中位年龄3岁3月。病程中位数13天。(1)5例患儿中,4例发热,2例关节疼痛,2例腹痛,1例咳嗽,1例走路不稳。(2)5例患儿LDH、SF及CRP均升高。4例NSE升高。5例患儿均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未见异常。(3)5例患儿骨髓中均发现肿瘤细胞。(4)影像学证实肿瘤原发部位后纵隔3例,腹膜后1例,肾上腺1例。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伴骨髓转移者,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易误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临床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GIST)的标准治疗仍是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然而,半数治疗有效的患者在2年内会出现继发性药物抵抗,导致疾病进展。经过外科学界10余年的积极探索,辅助性外科手术目前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在一线治疗有效、肿瘤负荷不高、能够实现彻底肿瘤清除(R0或R1)的前提下施行手术。伊马替尼局限性进展接受手术治疗是否获益的证据有限,但进展病灶切除后应该及时更换二线治疗,以延长生存获益,改善预后。一线治疗出现广泛性进展不建议手术治疗;二线或以后的靶向治疗再追加手术能否获益仍存争议。因此,对于复发转移性GIST,外科手术应该以彻底的病灶清除为目标,在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施行。总体而言,每一例晚期GIST的手术决策都应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兼顾安全、改善症状和增加生存获益。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黑色素是黑色素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致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倾向于早期转移,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黑色素发生侵袭转移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这些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代谢、运动性和逃逸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回顾了黑色素发生侵袭转移时在基因水平、表观遗传和一些生物大分子方面的主要机制,包括一些常见通路(MAPK/ERK, Wnt/β-catenin, PI3K/AKT, JAK-STAT)及伴随基因、大分子的异常改变等。尽管其潜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作为侵袭转移发生所依赖的重要途径及分子靶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阻断或抑制侵袭转移发生的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侵袭 转移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于治疗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的二种常用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本研究是基于2003年到2008年57例接受过外科治疗的股骨近端转移患者。结果总失败率为10.3%。在假体组,失败率为8.3%,内固定组,失败率为13.6%。2年内的再手术率的风险假体组为18%,内固定组为27%。结论股骨近端假体在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治疗中要优于内固定组。

  • 标签: 股骨近端转移瘤 病理性骨折 假体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分析脑膜转移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转移患者,接受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实施的全脑放疗、局部推量和/或全脊髓照射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记录临床症状、磁共振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液体活检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研究终点为局部控制(LC)、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脑转移专项生存(BM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主要原发病为非小细胞肺癌。全组接受全脑放疗±局部推量(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60 Gy分20次)或全脑、全脊髓照射(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或50 Gy分25次、36 Gy分20次)。20例找到肿瘤细胞并行鞘注化疗;63例接受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3.8个月,1年OS、LC及IPFS分别为62%、77%及53%。中位生存时间15.9个月,中位BMSS时间42.2个月。3-4级不良反应少见,仅观察到8例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精准放疗结合鞘注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延长脑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肿瘤转移,脑膜/螺旋断层疗法 综合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转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低场核磁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脑转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低场核磁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单发病灶6例,所有病灶直径均未超过3cm,多发24例。结论脑转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低场核磁平扫加增强扫描诊断,可提高其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场核磁 临床应用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转移采取线和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骨转移48例患者,均采取X线和CT进行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的病症,其次为乳腺癌,鼻咽癌是第三位,明显高于其它原发肿瘤的转移率。由X线发现骨破坏诊断率54%,CT发现骨破坏诊断率100%,两种方法诊断发现均有骨破坏,两种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转移的X线和CT诊断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骨转移瘤 X线 CT
  • 简介: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其中24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组)和25例接受放射治疗同步TMZ(综合治疗组),均予以全脑放疗,总剂量36-40Gy,每次1.8-2.0Gy,5次/周,对局部病灶推量至56-60Gy.综合治疗组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放射治疗,25例综合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单纯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和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6和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和8.9个月.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安全性良好,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联合治疗.

  • 标签: 脑转移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手段的提高及治疗手段的改善,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致使脑转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因此,对脑转移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尤其手术在新诊断的脑转移中的作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对比各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目的是探讨手术在脑转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83例脑转移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回顾一些相关文献及有据可循的临床诊疗指南来探讨手术在新诊断脑转移中的作用。结果:手术切除+全颅放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颅放疗组的总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单纯全颅放疗及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以及改善患者因肿瘤引起的高颅压危象。结论:手术加全颅放疗或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复发/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治疗方法,是治疗直径大于3cm或或中线移位1cm以上及有严重高颅压的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转移瘤 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全脑放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黑色素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黑色素肝脏转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论典型黑色素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而非典型黑色素肝脏转移需与肝内其它占位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技术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2例微波消融辅助治疗骨盆转移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59.5±10.1)岁(范围:43~79岁)。手术方式选择微波消融、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塞,当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面,影响负重弓时加钢板螺钉内固定重建。12例中8例在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骨水泥填塞加钢板螺钉内固定,4例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单纯使用骨水泥填塞。术后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hort-Form 36,SF-36)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功能评分。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SF-36评分,对随访>3个月者进行MSTS功能评分。结果12例随访4~27个月,平均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中死亡7例,生存5例,6个月生存率81.8%,1年生存率为40.9%,2年生存率为27.3%;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为8.8个月(范围:5~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8.3%(1/12),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4个月。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21)min,术中出血(295±108)ml。12例术前VAS评分中位数为7.5(7,8)分,术后1周VAS评分5(4,5)分,术后3个月5(4,5.7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前SF-36评分中位数23(21,24.75)分,术后1周为47(46,54)分,术后3个月为50.5(47,55.2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中位数为20.5(16.25,21.75)分,其中优16.7%(2/12),良50%(6/12),可16.7%(2/12),差16.7%(2/12),总体优良率66.7%(8/12)。结论微波消融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可以明显缓解局部疼痛,重建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选的骨盆转移治疗方案。

  • 标签: 微波 骨盆 肿瘤转移 刮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刀治疗。结果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刀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刀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陀螺刀 转移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脑转移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颅内转移诊断和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综合治疗的80例颅内转移患者的预后。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76例,另4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手术行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0例,其中原发病灶完全切除者28例,原发灶放疗或化疗者22例;多发灶只清除1个者11例:其余19例只行放疗加化疗。原发病灶中肺癌40例,占已知病灶52.6%,病理类型以腺癌和低(未)分化癌为多见,分别为41.2%和36.4%。本组生存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零7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只行放疗加化疗者平均生存期11个月。与同期未经综合治疗者相比,本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脑转移诊断一经确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明确病理类型至关重要.再针对病理类型行放疗和,或化疗等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帮助。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MLC)的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MLC患者60例134个病灶,其中91个病灶≤3.0cm,43个〉3.0cm。术前39例血清癌胚抗原(CEA)增高,21例正常。采用CEUS检查结合增强CT、穿刺活检及CEA值的动态变化综合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CEA,37例增高,23例正常。术后30minCEUS检查显示127个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近期有效率达94.78%(127/134)。术后1个月CEUS检查显示8个病灶局部增强,考虑复发,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证实而行第2次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复查显示126个(126/134,94.03%)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为完全坏死的转移病灶;部分坏死病灶为8个,与CEUS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是治疗M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导管消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治疗模式对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武警部队肿瘤放射诊疗中心曾行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共109例,其中行多学科治疗33例,同期未行多学科治疗76例。比较两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3.6~48.0个月),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9个月。多学科治疗组与非多学科治疗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9%与85.5%(P=0.704),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3个月与11.8个月(P=0.03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预后因素为高GPA评分(P=0.032)、无颅外肿瘤(P=0.043)、有驱动基因(P<0.001)及多学科治疗(P=0.002)。结论多学科治疗模式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延长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脑转移瘤 多学科治疗 预后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转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肝转移瘤 栓塞 灌注治疗 时辰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