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腹加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经病理明确诊断是子宫腺肌病共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后采取经腹、经阴道超声开展检查,比较单纯经腹、经腹+经阴道超声的疾病确诊率、动脉搏动及阻力指数和血流量情况。结果 经腹+经阴道超声确诊率高于经腹超声,漏诊率低于经腹超声(P<0.05)。经腹+经阴道超声的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经腹超声,血流量低于经腹超声,(P<0.05)。结论 经腹加经阴道超声能提升子宫腺肌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出现,给疾病诊疗提供出准确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 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 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 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 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非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非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压变化、症状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变化;计算术后1,3,6个月消融病灶的缩小率。结果7例患者术后血压均于3 d内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即刻患者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血浆游离MN、NMN恢复正常;术后1,3,6个月消融病灶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6.61±13.42)%、(67.21±10.54)%、(85.73±4.15)%;术后随访12~30个月,患者血压、血浆游离MN、NMN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再发生头痛、心悸等症状,肿瘤均完全消融,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非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微创安全、效果显著,并可保留肾上腺皮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e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疗,PCD后每日间断冲洗引流3~5 d,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在CT引导下经PCD管道置入导丝,使用一次性经皮扩张套件扩张通道后,置入自制的30 F双套管,每日持续负压冲洗引流。3~5 d后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经双套管冲洗后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内镜下清创术治疗结束后,再次经窦道放入双套管继续行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3~5 d后评估患者病情,内镜下清创术可反复进行。病程中患者如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出血、无法充分引流的消化道瘘等,则及时行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后随访状况。结果67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PCD,18例(26.9%)患者经过单纯的PCD治疗后获得治愈,7例(10.4%)患者经过PCD及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后获得治愈,25例(37.3%)患者经过PCD、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及经窦道的内镜下清创术后获得治愈。15例(22.4%)患者因出血、脓毒性休克、消化道瘘等原因中转开腹。术后新发循环衰竭6例(9.0%),新发呼吸功能衰竭10例(14.9%),新发肾衰竭4例(6.0%),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10.4%)。术后34例患者需入住ICU治疗(50.7%),术后入住ICU时间(11±3.5) d。9例(13.4%)患者因脓毒症、难以控制的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18例(26.9%)患者因残余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肠梗阻、造口还纳、胰腺包裹坏死等原因再次入院治疗。结论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术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轻度积水,术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左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左肾造瘘管退出肾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肾造瘘管拔出后肾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肾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全面护理对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于我院进行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4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14%,对照组为23.8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手术室全面护理方式对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感染、肾外漏、尿漏等并发症发病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研究,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份至次年6月份的被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收治入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这120例患者中,有108人是通过左肝内胆管外进行的,另外12人是通过右侧肝内胆管穿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除了一例穿刺失败以外,剩余患者全部穿刺成功,且成功率为99.2%。在这119例中,除了三例患者通过2次穿刺以外,剩余的116例均一次性通过。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患者肝功的情况显著好于干预之前,且其结果正好在0.05范围内,因此具有统计价值。其中所有患者中,有4人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出现了胆汁混合血液,占整体的3.3%;2人存在腹部不适状况,占1.7%。结论:经过超声技术在其中的引导,来实施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一方面有效提升的该病的治疗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患者受最少的疼痛,且能够更快的恢复。因此在临床中可大力推广与尝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1月-2022年8月择取50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病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两组心理情绪。结果:个性化组首次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睡眠时间比常规组长,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改善,评分下降,个性化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具有早期确诊难、病程时间长、损伤不可逆以及难以完全治愈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SD的形成机制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系的分化、增殖及凋亡失调所导致的髓鞘形成异常关联密切。本文将阐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系细胞在髓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其分化、增殖、凋亡异常导致ASD发生的机制。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是ASD重要致病机制之一。阐明其在AS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对ASD等神经发育疾病精准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