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古希腊时期,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家就提出了"人是什么?"的著名哲学命题,但在众多探讨人这个重要命题的哲学思想家中,卢梭与康德是最突出的两位:一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思想的先驱者,一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他们都以思想敏锐、见解睿智、分析深刻而著称。细细研读他们的思想,不难发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考察他们的哲学思想,可以发现康德哲学中有卢梭思想的再现,从求同存异中不难理解康德批判哲学体系最后所要建构解决的"人是什么?"的终极目标。

  • 标签: 自由 道德
  • 简介:  为了理解康德所谓的根本恶的含义,它就成了不可惩罚、不可饶恕的绝对的(根本)恶,即康德所谓的恶何所指

  • 标签: 反思阿伦特 恶反思 根本恶
  • 简介:摘要西方的道德建立在法权之上,如具体的法律条文、圣经中的摩西十诫,这也促就了西方人有一种规则的意识,轻视意外以及特殊的情况;而中国的道德大多是诉诸于人的自然情感,这也是被康德极力批评的。从中国的历史现实来看,我们欠缺一种义务论的思维,表现为缺乏一种规则意识,凡事都讲究意外与特殊情况,而康德作为法治国家的理论先驱,他的义务论伦理学塑造了整个现代道德意识,他的义务论伦理思想对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康德 道德律令 普遍法则 人是目的 意志自律
  • 简介:人运用其自由的能力以致他们必然采纳道德上的趋恶倾向——,然而康德还明确肯定恶出自我们的自由的运用,纵然康德强调(并重申)根本恶是人类的一种先天倾向

  • 标签: 反思阿伦特 恶反思 根本恶
  • 简介:康德以人是有限理性的存在和人是善良意志的存在为前提,建立了以责任和自由为核心的责任论伦理学体系。他赋予责任以三层内涵:责任是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责任是定言命令的内在规定性;责任是实践理性的道德自律。井将“人是目的”、“自由”及“至善”作为责任存在的价值目标,以思辨的伦理意蕴彰显了其责任论当代价值。

  • 标签: 责任 自律 自由 善良意志 实践理性
  • 简介:这就是根本恶的最生动的形式,使人之为人变得多余的,因为她并不认为根本恶与自私的恶习或康德所谓的

  • 标签: 反思阿伦特 恶反思 根本恶
  • 简介: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康德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于"先验综合命题如何可能"这一关键问题,康德的回答和论证包含逻辑上的恶性循环。通过强调"统觉"的自返性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通过对其质料的形而上学作一定的改变,并对形式的和方法的形而上学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整个形而上学可以获得一种奠基。

  • 标签: 形而上学 康德 笛卡尔 先验范畴 范导原则 统觉
  • 简介:在魏晋玄学中,王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 标签: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以无为本 信仰上帝
  • 简介: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 标签: 点示阅读 康德 李梦阳
  • 简介: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的第VI节中,对纯粹实践理性的三大悬设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澄清了三者在理论上导致的幻相和在实践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再次重申了出于道德的考虑而在人的实践意图中建立这些悬设的必要性。该节的内容虽然在前面以及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本节最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其中的脉络,值得逐句解读。

  • 标签: 康德 纯粹实践理性 悬设 道德法则
  • 简介:自19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经受了无可避免的衰落,而康德的自然法权理论是导致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其学说一方面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中实质性的自然观,使得任何试图从人的"自然倾向"中推出规范性命题的努力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其通过自然法权将伦理与法的领域进行了区分,这使得唯有高度形式性的自然法权而非伦理目的才能成为校验实证立法的标准。而康德的这种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法哲学催生了当代的立宪主义法律理论——一种"规范的实证主义"。

  • 标签: 自然法权 实证主义 立宪主义 规范主义
  • 简介: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大批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德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是打开其法哲学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康德法的定义、道德法则去浅析,从而深化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 标签: 康德 法哲学 法律 道德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的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的。康德给出的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的依据会带来明显的问题。弗雷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的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的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弗雷格的刻画有明显的优点,克服了康德的定义带来的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格也明确反对康德的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的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的。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人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人能认识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人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人(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人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人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人。康德对人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些艺术作品跟自己的时代往往是无关的,它非常局限在自己的时间里面,是在作品自己的时间里面被形成,从里面拿出来被我们观看,从它自身所处的时代逻辑跟我们沟通。像乔托或者达芬奇,还有上个世纪的杜尚,我们只能是全时间地去观看他们。什么叫全时间?作品的时间是完整的,像我们今天2015年,作品是超出一个时间,等于说是一个面,全面的时间,作品本身是处于这个东西,要从里面拿出来。讲到时代,时代可能是很短促的阶段。

  • 标签: 业余爱好者 杜尚 乔托 达芬奇 DEFAULT 成长小说
  • 简介:康德政治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平仍有借鉴的意义:社会契约论奠定了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分权制保障了国家权力运行的和谐;个人是和谐社会的最后目的;永久和平思想是对世界和谐的构想。

  • 标签: 康德 政治哲学 和谐思想 永久和平
  • 简介: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康德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于"先验综合命题如何可能"这一关键问题,康德的回答和论证包含逻辑上的恶性循环。通过强调"统觉"的自返性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通过对其质料的形而上学作一定的改变,并对形式的和方法的形而上学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整个形而上学可以获得一种奠基。

  • 标签: 形而上学 康德 笛卡尔 先验范畴 范导原则 统觉
  • 简介:摘要: 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素质教育的合理引导之下,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在以往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经常处于边缘化地位,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使得体育与健康得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门面之一,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有精力去完成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德育教育为小学体育健康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在具体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细节之中,帮助学生能够在具体开展体育运动之时,形成健全人格,确保学生关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价值,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体育与健康 德育教学 小学